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丨 作者: 丨 2021-04-15 11:26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26日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甘肃省省长 唐仁健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一年,是干部群众重整行装、守正出新的一年,也是经济实现止滑回稳、稳中向好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较好完成了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朝着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走出低谷,实现了速度效益的同步增长。实现生产总值8246.1亿元,增长6.3%,增速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3位,扭转了上年垫底的被动局面。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11月增长31.2%,增速居全国第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3.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957元和8804元,增长7.9%和9%。城镇新增就业43.13万人,超计划任务7.8%。

  ——脱贫攻坚强力推进,取得了稳定减贫的阶段成效。减少贫困人口77.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6%降到5.6%。18个县区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县从75个减少到57个,这是国家设定贫困县以来我省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数量净减少。“两州一县”减少贫困人口12.7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2.57%降到7.4%。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上年的4800元增加到5390元,增长12.3%。

  ——生态产业开局起步,展现了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十大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1511.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3%,增长6.7%。全面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文化旅游产业增势强劲,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分别增长26%和30%以上。酒泉发展戈壁生态农业、临夏打造“八坊十三巷”文旅新地标、张掖创建“双创”示范城市的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创新驱动成果丰硕,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获批建设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分别达到8家和30家,我省6个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3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武威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开始临床试验治疗,标志着我国最大型医疗器械实现国产化。推动245项应用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601.22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2.8%。

  ——开放带动走深走实,拓展了内联外引的广阔空间。组建丝绸之路信息港公司和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公司,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快推进,中欧货运、中新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新开通兰州至伊斯兰堡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兰州、酒泉被确定为国家物流枢纽载体城市。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94.7亿元,增长21%,增速比上年提高44.9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22.9%。敦煌文博会荣获“十大政府主导型展览会”大奖,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极大提升了我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敢死拼命精神狠抓脱贫攻坚工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深度贫困地区,全面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工作作风“五个基础”,举全省之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靠实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省级领导统筹的责任体系。全面推行“一户一策”,40多万干部进村入户,帮助65万户261万贫困人口制定精准脱贫计划。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构建了较为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全省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3.3亿元,其中省级46.2亿元,增长145%;投入深度贫困地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6.9亿元,占全省的61.7%。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建立五级联动控辍保学机制,劝返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9352人,劝返率达到99.93%。99.8%的贫困村建起了村卫生室,贫困人口合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15.9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9万户。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集中供水工程839处、分散工程9026处,受益人口382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贫困地区自然村通动力电实现全覆盖,98%以上的行政村开通光纤宽带。东部协作4市支持我省帮扶财政资金19.78亿元,是上年的近4倍。33家中央单位投入帮扶资金3.9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93个,帮助引进项目118个、投资39.76亿元。

  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着力健全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大体系”。制定出台“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方案。采取轻资产引进、混合型自建的办法,引进北京德青源、陕西海升、广药集团、福建圣农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贫困地区新增龙头企业291家,累计达到1781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862个,实现每个贫困村2个以上合作社全覆盖,“庄浪模式”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设立实施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500亿元农产品收购贷款,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累计发放395亿元,119亿元的到户资金全部到位,消除359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建成贫困村果蔬保鲜库701座,成立省内外200多家企业参与的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与农业农村部举办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大市场。构建保险保本垫底、入股分红保底、公益岗位托底、低保政策兜底的保险保障体系,新增6个省级补贴险种,实现农业保险对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及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两个风险”的全覆盖,被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案例。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41.5万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3.7万个。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建成并网30.54万千瓦。兴办扶贫车间754个,吸纳就业4.9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62万人。全国“万企帮万村”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我省召开。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制定出台《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达到1141.8万吨,特色农畜产品大幅度增长。新改建农村公路10835公里,实现了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实施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69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0个,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39万户。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出50多种改革模式,定西、张掖、嘉峪关3市被列为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行试点单位。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中,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广大干部付出了巨大努力,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特别是8名同志不幸牺牲在脱贫岗位上,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祁连山生态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完成,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分类退出,水电站生态流量得到落实,4处旅游设施规范运营,实现草原减畜21.97万羊单位,林草“一地两证”问题全面解决。“绿盾2018”专项行动排查出的1845个问题已整改1721个,完成率93%。挂牌成立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理顺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新组建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完成造林面积468.8万亩,超额完成任务30%。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开展生态红线专项行动,全省地级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1.2%,38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4.7%。预计可完成国家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

  (三)集中力量培育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制定出台发展规划、专项行动计划和系列配套政策,建立265个总投资8200亿元的重大带动性工程项目库,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兰州和平凉获批创建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内首个百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在敦煌并网投运,河西750千伏第二通道开工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网域大规模720兆瓦时电池储能电站试验示范项目获批,外送电量324.38亿千瓦时,弃风、弃光率分别下降14和10个百分点。新发展戈壁生态农业5.38万亩,累计达到13.8万亩,酒泉建成全国最大的日光温室蔬菜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区,张掖建成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种植技术最先进、节能环保程度最高的海升现代农业智能玻璃温室。完成“粮改饲”203万亩。全省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建成佛慈、和盛堂、兰药、康美等一批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项目,甘肃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线上交易平台投入试运营。实施文化旅游强省战略,举办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基本完成5个大景区改革建设任务,新创建4A级景区9个,自驾游营地达到25个,“一部手机游甘肃”上线运行,“丰收了·游甘肃”系列活动反响热烈。通道口岸平台加快完善,兰州国际陆港获批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华为、腾讯、浪潮、东软、中科曙光等国内领先信息和大数据企业落户我省,兰州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运营,张掖智能终端电子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我省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国内首条年产1万吨羰基镍生产线在金川集团试生产。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兰州金川科技园、西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服务基地等先进制造项目加快建设。

  (四)全力推动经济止滑回升。坚持“三重”“三一”工作机制,编好项目建设“三个清单”,每季度开展高质量发展约谈,固定资产投资由上年下降40.3%收窄为下降3.9%。敦煌铁路提速工程加快建设,在文博会期间开通动车。争取多年的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刚刚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陇南机场建成通航,全省运营机场达到9个。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极大缓解了兰州城市圈环线交通压力。北山至仙米寺高速公路民勤至武威段建成。黄河甘肃段防洪工程、天水城区引洮供水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投入运行。坚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多措并举降本增效,推动停产企业复产,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11.25%,公路、铁路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6.7%和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增速高于上年6.3个百分点。着力扩大消费规模,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8.4亿元,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全面推进省市县三级市场体系建设,建成10个大市场、13个农产品产地市场、42个农贸市场。与国内153个市场对接合作,外销农产品950多万吨。兰州列入全国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五)紧盯堵点难点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关闭煤矿28座、退出产能538万吨。全面摸排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所有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通过直购电交易等一揽子电价改革措施,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近50亿元。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285亿元。国资国企改革迈出新步伐,接续出台“1+21”改革配套方案,省属一级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21户企业整体或主业完成股份制改革,25户省直部门管理企业完成公司制改制,省铁投、药投等8家集团公司挂牌运营。投融资难题逐步破解,出台了深化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国有资源资产出让和资产证券化工作实施方案。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甘肃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展示企业2714家。“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线办理,1644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和一般不动产统一登记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25.66万户。制定并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58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民间投资自去年6月份以来连续保持正增长,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3%。国有林场改革主体任务全面完成。户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六)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抢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我省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更加凸显。兰州获批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兰州新区建成运营西北最大的跨境电商监管平台,在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设立4个海外保税仓,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额累计突破100亿元。兰州和武威肉类、木材、水果、冰鲜水产品等指定口岸正式运营,航空货运、国际包机货运航线开通。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加快推进,对外直接投资6.87亿美元,增长42%。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先后赴粤港、长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组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00亿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区域经济协作,新增国际友好城市5对,总数达到63对,与四川等省区签署经济社会合作行动计划。

  (七)用心用力保障改善民生。全省民生支出2983.8亿元,增长14.4%,占财政总支出的79.1%。10件为民实事全部办结。多措并举促进就业,选拔6488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引导1万名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8%,明显低于4%以内的控制目标。统筹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建成1217所行政村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改薄“20条底线”要求达标率为99.88%,12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全省高校2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30%。千方百计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近17万名乡村教师享受到每月人均300元以上生活补助。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省级财政补助人均达到124元,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嘉峪关市被列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地区。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平均提高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85元提高到103元,城乡低保省级指导标准分别提高7.6%和6.3%,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提高7.6%。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23.22万套。敦煌研究院入选“大国之旅—最具热度博物馆”,1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省行政村实现“乡村舞台”全覆盖,本土电影《丢羊》获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建成1242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96%。第14届省运会和第9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我省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奖牌298枚。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进一步巩固。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4.23%、13.92%和8.92%。全力应对60年未遇的最强降水和暴洪灾害,妥善处置“11·3”重大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把灾害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以折达公路质量问题整改为契机,开展全省公路工程质量安全排查整治。“扫黑除恶”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及村霸298个,全省刑事发案下降12.3%,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八)从严从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及省委部署要求。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立改废地方性法规(案)26件,制定政府规章3件、修改2件、废止1件,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82件、政协委员提案787件。成立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及省委实施办法,全省“三公”经费支出下降5.6%。审计监督作用有效发挥,促进增收节支46.86亿元。扎实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制定省政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十不准”规定,加大专项督查、明察暗访和公开曝光力度,各级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得到较大提升,创造了药博会场馆建设新的“甘肃速度”。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和整治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

  同时,统计调查、人防、信访、气象、参事、档案、保密、公共资源交易、机关事务、双拥、工会、共青团等工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外事、侨务、港澳台、海关、检验检疫、供销、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慈善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去年,我们面临的困难问题超出预想,大事难事叠加碰头,面对多年少有的复杂形势和严峻考验,全省上下不气馁、不懈怠,滚石上山、负重前行,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逐步打开了各方面工作的新局面。我们以深信笃行的信念对标对表,确保政府全部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不偏离;以人民至上的理念践行初心使命,下决心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忧心事烦心事;以整体系统的思维谋划工作,努力构建有顶层设计、有行动计划、有平台抓手的工作体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牢基础性底线性任务,推动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迈入发力夯实的新阶段;以务实管用的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促经济运行较快实现触底反弹、赶超进位;以不甘落后的精神推动工作落实,展现出能干事也能干成事的新面貌新气象。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单位,向广大民营企业家,向支持和帮助我省脱贫攻坚的中央单位、东部4市及兄弟省区市,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破解的困难问题。一是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势头工作艰巨。受内外部环境影响,部分经济指标波动性大、稳定性弱,固定资产投资仍未实现由负转正,工业稳定增长基础还不牢靠。二是落实精准扶贫要求仍有一定差距。脱贫攻坚的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还不够到位,产业扶贫还需持续加力,“三保障”工作时有遗漏,一些地方和单位作风不实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生态环境建设形势不容乐观。全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四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繁重。重化工业比重大、非公经济占比低,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步伐比较缓慢,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五是营商环境改善还需久久为功。一些政府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不够强,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还不够高。六是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强化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不强,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薄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压力依然很大。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破解疑难杂症,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实更好,不辜负全省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