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悦读  >  文学

葡萄熟了

来源: 丨 作者:马学全 丨 2020-10-10 10:33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清晨,迎着阵阵凉风,王大奎来到了自家的葡萄地里。

  一串串紫色的、黑色的、白色的葡萄,垂挂在葡萄藤蔓间,仿佛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玛瑙,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葡萄快成熟了,王大奎的心里甜滋滋的,这一串串的葡萄,可是一串串的钱呢!儿子在城里找了对象,年初就买了楼房,年底要结婚。可儿子工作没几年,工资也不高,就指望着爹妈帮衬呢!王大奎的这一片葡萄,最少能卖五六万块钱。在他眼里,这满地葡萄就跟几世单传的婴儿似的,丝毫不敢怠慢。

  顺田间道走来一个人,走近了,才看清是刘小华。刘小华也看到了王大奎,跟他打招呼:“王叔,看葡萄呢?”

  “嗯,来看看。”王大奎从葡萄架下站起来,问刘小华:“刘技术员,这么早,你就来了?”

  刘小华“嗯”了一声,说了句:“王叔你忙你的。”身子已隐在了葡萄架后面。

  刘小华是个城里小伙子,自从到古城村当技术员,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每日风吹日晒,原本白净的脸皮,早就成了黝黑色。刘小华是农大毕业的高材生,对葡萄的田间管理非常在行。古城村的几百亩地葡萄,从春天出土上架,到秋天采收的日常管理,以及冬天的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刘小华都到田间指导。

  到现在,古城村的葡萄已经收获了四茬,当初信心不足的农户,如今个个成了葡萄种植大户。来自种葡萄的收入,不光让村民脱了贫,致了富,也让他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看着刘小华消失在葡萄架后面,王大奎心生感慨,多亏了刘小华,要不是他在田间地头指导,古城村的葡萄产业哪能有今天的气象?转而又想,更要感谢扶贫干部王浩,要不是他,古城村哪能大面积种葡萄?

  古城村是个移民村,因村子旁边有一座古城遗址而得名。三十年前,王大奎他们从东部干旱地区搬迁到这里。刚来时,这里的土地沙化严重,加上风沙大,庄稼长不好,一年到头没多少收成,有的人待不下去,没多久就回老家了。可老家那边是靠天吃饭,十年九旱,日子比这里枯焦多了。 留下来的人,下大力气改变这里的生存环境,在村子周边种下大量白杨树和沙枣树,树木长起来后,挡住了风沙,庄稼也丰收了,大家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可是,年轻人都不愿在村里待,长大后一个个像羽翼丰满的鸟儿,扑棱扑棱飞走了,年头节下才回来。村里剩下的多是中老年人。平时,村里冷冷清清的,街头巷尾晃动的全是老头老太的身影,再就是牙牙学语的小孩。

  几年前,古城村还是一个贫困村,从县里来的扶贫干部王浩,到古城村担任第一书记时刚过完春节。王浩入户走访,村民没啥好招待,就把家里的葡萄干端出来请他品尝。王浩吃着葡萄干,直夸味道好,忍不住连连称赞,得知葡萄干是村民自己晾的,禁不住眼前一亮。古城村家家都种有几株葡萄,秋天吃不完,就晾成葡萄干,留着待客。

  王浩正为找不到古城村脱贫的突破口而苦恼,发现这里的葡萄味道好,脑子里蹦出了一个想法,鼓励村民种葡萄,发展葡萄产业。

  王浩向村干部说起了发展葡萄产业的打算,大家都说古城村的沙化土地的确适宜种葡萄,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市场,葡萄收获了能不能卖出去。王浩给他们鼓劲,只要有好产品,不怕没市场。村干部被他说得心动,跟他一起挨家挨户动员,给村民做工作。

  “葡萄又不能当粮食吃,种几株够自己家人吃就行了,种那么多能换来钱吗?”一开始,村民大多持怀疑态度。

  王浩一心要帮村民脱贫,就和村干部筹了一笔钱,从外地买来一批优质葡萄苗,打算分给村民种植。然而,只有不多的几户村民,抱着试探的心理种了几亩地葡萄。

  到了秋天,葡萄成熟后,王浩通过个人关系,联系了几个收购商,并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出售优质葡萄的信息。古城村的葡萄长得好,味道甜,吃过的人没有不说好的。短短几天,全村的葡萄便被抢购一空。

  那些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们,看到种葡萄的好处后,纷纷来找王浩咨询。

  第二年,古城村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了一百多亩。第三年,又翻了一番。一些客商早早就来村里下订单,葡萄还没成熟,就早早把收购款付给村民。一部分葡萄,还漂洋过海卖到了国外。

  这下,古城村的人们对种葡萄的信心更足了。 为了便于葡萄的田间管理和销售,村上成立了合作社,把村民全部吸纳为社员,合作社负责葡萄收购和销售工作,农户只负责田间管理,别的不用操心。合作社还请来刘小华做全程技术指导,把葡萄种植发展成了古城村的特色产业。在刘小华的悉心指导下,古城村的葡萄一年比一年好,年年都获大丰收。

  古城村的葡萄品质好,售价也高于市场价。村民收入高了,日子富裕了,大家提起葡萄来,脸上便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王大奎的儿子王小兵,大学毕业后在县里的政府机关上班。前几年,儿子还动员王大奎老两口进城,说在城里随便找个事干都比种地强。这两年,儿子已经不劝他们进城了,他也看到了种葡萄的前景。

  王大奎拿出手机给儿子打电话,告诉他今年的葡萄又丰收了。儿子问他:“爹,哪天摘葡萄,我回来帮忙。”“不用,不用,我们顾得过来!”王大奎在心里说,你回来能干啥?儿子小时候身体弱,他和老伴从不让他干农活。儿子倒争气,上学从没让他们操过心。

  采摘葡萄的日子里,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大家剪葡萄的剪葡萄,装箱的装箱,装车的装车。附近村子里的人,也来古城村打零工挣钱。合作社雇来的大货车,把一车车葡萄运出村庄,运往四面八方。

  人们忙着各自手里的活,抽空聊着天,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马学全

相关推荐: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