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肉羊之乡”打响品牌 民勤苏武沙羊来了

来源:甘肃农民网 丨 作者:马爱彬 丨 2019-09-20 15:41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甘肃农民网9月20日讯 (特约记者 马爱彬) 悠悠丝路,巍巍祁连。在长长的河西走廊东端,石羊大河流经武威,奔向沙漠,孕育了一片美丽的绿洲——甘肃民勤。这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草条件,被誉为中国“肉羊之乡”。

  民勤现有人口27.36万,国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据“沙井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羊型铜牌饰”考证,早在距今2800多年前的东周时期,这里就是“水草丰美,可牧可渔”的地方。当时的匈奴民族驻牧于此,并把肉羊选为贡品,作为与西汉王朝来往的献礼。

1568945489830050056.jpg

  公元前100年,汉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羁留于此牧羊,留下许多关于他和大自然天人感应的传说。民勤县博物馆至今还收存放着一块石碑,碑上大书“汉中郎将苏武牧羝处”,刻有歌唱苏武的百字铭文,认为历史上的民勤白亭海应为汉代中郎将苏武北海牧羊故地。

  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人摆脱沙俄统治东归祖国,清政府在安置他们时,其首领首选的牧场,就是民勤的昌宁湖。因为民勤当时不仅有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观,还有着“人勇知义、俗朴风醇”的纯朴风情。

1568945506614039840.jpg

  公元前81年,苏武回归祖国,羊成为民勤人心目中团圆和睦的吉祥象征,在以苏武命名的苏武山一带代代传承,并形成了独具民勤地方特色的“苏武文化”。而民俗中“见羊即喜”、“喜气洋洋”、“三阳开泰”的说法,又使民勤人对羊情有独钟。每逢重大喜庆和重要祭祀,宰羊煮肉必不可少。若遇嘉宾良友和亲朋故交,烹羊调酒定在其中。

  经“沙井文化”先民的历代培育,加之沙漠边缘的地理气候特征,逐渐形成了体质结实、骨骼粗壮、精髓充盈、耐寒耐旱的民勤沙羊品种,微碱性、富含矿物质的水草条件,使民勤沙羊肉具有醇厚鲜美、无腥不膻的独特品质。可煮可焖、可炒可烤的“柴火烤全羊”“全羊汤沙米面条”“羊肉绑份子”“锁阳羊肉”等羊肉系列套餐,不仅成为民勤饮食文化中最重要内容,而且在五湖四海的宾朋中留下“看景上杭州,吃羊到民勤”的美誉。

1568945519586055981.jpg

  悠久的养羊历史和浓厚的羊产业文化,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水草条件和广阔的市场需求,铸造着民勤这一中国“肉羊之乡”的品牌,使民勤肉羊羊产业蓬勃兴起,发展壮大。

  近年来,民勤县紧抓国家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甘肃省实施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等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以舍饲圈养为主的肉羊产业。采取“政策扶持、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品牌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连续出台草畜产业扶持政策,对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种羊引进、饲草料种植、青贮池修建、机械购置、专业合作组织组建等分类按规模进行扶持,县财政通过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等形式实施的补助累计达1.8亿元。

1568945533812095925.jpg

  如今,民勤肉羊产业已具备了区域性和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节水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建成养羊暖棚7.69万亩,其中养羊小区583个、2.69万亩,农户发展前庭后院式养羊暖棚5万户、5万亩。

  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标准,民勤先后建成省(部)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10个,拥有省级种畜禽经营许可的种羊场6个,培育建成民勤中天羊业、凯伟农牧等2家省级肉羊产业化龙头企业。2018年底,全县肉羊饲养量达228万只,肉羊产业净收入达3.71亿元,农民人均来自肉羊产业的纯收入达233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7%。

1568945543151024480.jpg

  2008年,民勤县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养羊强县。民勤肉羊以“食饮咸草咸水为主,羊肉具有膻腥味轻、蛋白质含量高、肉内脂肪含量适中,肉质鲜嫩、味道鲜美”的独特品质,2013年民勤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誉名为“中国肉羊之乡”,2014年民勤羊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染白绿洲满天云,洒向市场遍地香。

  头戴着“中国肉羊之乡”桂冠的民勤,今天正继续努力,要把民勤肉羊产业做强、做大、做精、做优,使天地瑰宝秀色可餐,造化珍奇随处可寻。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