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悦读

【散文】清明“清”思

来源:甘肃农民网 丨 作者:刘志洲 丨 2019-04-04 18:11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是中华民族一个很古老的传统节日,体现着一种厚重的文化积淀。

  清明给我的印象,虽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变化比较无常的时候,忽冷忽热,常有雨相伴。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难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清明》诗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呈现出的是细雨濛濛、廖几的路人、冷冷的牧童……

  祭祖,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民间传说的“早清明,晚寒食”,大概是说清明节烧纸宜早不宜迟。经常听老一辈的人说:清明祭祖,前三后四(即清明的前三天至后四天都适合祭祖),正清明当天也适合,而且正是祭祖的好时候,去的越早越孝顺,我琢磨了很久也没搞清楚到底是为什么。后来想了想,有句话是春捂秋冻,清明给先人烧点钱,让祖先再添件皮袄。

  记忆中,我常常跟在叔伯们后面,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土路,一大群人去祭祖上坟。有时候我就很好奇,每到一处,便追着问叔伯,这是谁谁的坟;累了的时候,我又开始埋怨,老祖宗们就不能把坟地选在平坦而且离家近的地方么,费这么大的事只为去烧张纸。

  也许是年龄的缘故,当时的我,很不赞成烧纸上坟这类活动,认为那都是迷信活动。后来,我从祖先世代生活的这个村庄出发,到城市里求学直到参加工作,回家祭祖的机会越发地少了,离我远去的亲人多了,渐渐地感到,失去亲人,就是失去亲情,失去幸福,失去财富……哀伤之感越来越浓。有时候就越发地想去祭拜,算是跟过世的亲人有个交代,求得一种心里安慰,或许这就是诗人余光中说的“乡愁”吧,有乡愁就会有凄凉、就会有哀伤。

  有人说,清明是我们传统节日里最淡雅、最清美的节日,因为它设寒食、吟诗歌、扫墓来祭祀先人,以踏青、植树、荡秋千来赞颂生命;也有人说,清明是记得住“乡愁”的节日,因为这是党中央公文上充满诗情的表述。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个节日,让乡愁成为一种血脉传承的同时,在淡雅清美中总有隐隐痛楚、也有淡淡哀伤……

相关推荐:

【散文】春天的农事    2019-03-25
【散文】故土三月    2019-03-07
【散文】四季鸟鸣声    2019-02-28
乡村新年(散文)    2018-12-27

热点关注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详细]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
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落实党要管......[详细]
农村基层干部注意了,这...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基础在基层,力量源泉也在基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