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悦读  >  文学

范仲淹廉政思想源于何处

来源: 丨 作者:宗世功 丨 2020-12-08 12:12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提及范仲淹的廉政思想,还得从他生活的时代和环境说起。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时期的山东,那里是儒家宗祖孔子、孟子的故乡,儒学传统浓郁,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哲学、“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入仕态度大受追捧。加之时值内忧外患的年代,从小在当地私塾接受过传统教育,青年时在应天府钻研儒家“六经”经典,在长山醴泉寺读书时就拜寺中主持为师学习佛学,也在老氏之室“兴国观”学习,以后又广交高僧羽士。这些经历让范仲淹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产生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利泽生民”的民本思想,使得他入仕后时刻关心百姓疾苦,处处廉洁奉公,始终忧国忧民。

  范仲淹晚年更是通览五千多卷的《大藏经》,后来他到应天府书院读书时又接受了道家文化,先忧后乐的观念日臻完善。这对他坚守清贫、为官清廉、遭贬谪时不计个人得失仍心系国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先忧后乐”思想首先在名著《岳阳楼记》中以生动感人的语言表达,当时正值“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被再次贬出朝廷,和其他一些参与或支持“新改”而被革职罢官的同僚们一样,成为一名谪官。他认为,应该以古仁人为榜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得宠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夕受贬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在求学时“慨然有志于天下”,进入仕途以后,在朝则以“至诚许国”,“受贬则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无论升迁或黜贬,始终为国计民生忧心不止,《四民诗》便是范仲淹“忧其民”的集中体现,其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廉政思想跃然纸上。(宗世功)

相关推荐:

顺与逆    2020-12-01
【诗歌】 村里的冬    2020-11-30
【美文】夏到小黄湾    2020-11-30
【诗歌】 冬日    2020-11-30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