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东乡县:贫困户和企业获得双赢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丨 作者:洪文泉 丨 2019-03-01 11:58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甘肃农民网—新甘肃·甘肃日报3月1日讯 (记者 洪文泉) “出门就在车间上班,下班还能回家做饭,城里人的日子不就是这样吗?”东乡县振兴雨具扶贫车间里,28岁的东乡县沿岭乡和平村村民马艾西笑着说。

  在她身边,30多位与她一样的农村妇女正在宽敞明亮的厂房里忙活着,缝纫机“哒哒”响个不停。窗外,就是马艾西通过易地搬迁政策分到的新楼房。

  对于马艾西来说,这些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了挣钱,她和丈夫一起到处奔波,但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技术在手,只能在拉面馆里帮工谋生。

  去年,一家人搬进了政府提供的廉租房里,冬不怕冷夏不怕雨,但老人年纪大了,孩子还不满1岁,马艾西再也无法出去打工了。

  在这片易地搬迁安置小区里,像马艾西一样困难的家庭不在少数。

  去年,东乡县和对口帮扶的厦门市湖里区共同努力,引进厦门特利强雨具有限公司,在距离安置小区不足500米的地方建起了振兴雨具扶贫车间,采取“扶贫车间贫困户”的运行模式,一举解决了周边200多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等工厂扩大规模后,预计还要招400人左右。”振兴雨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炳泉告诉记者。

  “雨具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工人的文化程度要求比较低,只要有正常劳动能力,肯学、肯做,都能够在这里上班,非常适合当地的扶贫现状。”林炳泉说。

  但是,要形成长效帮扶机制,为贫困群众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不是简单地建几个加工车间就能办到的。一把雨伞成品出厂,需要几十种配件,而这些配件如果全部从厦门运过来,不仅费时费力,更增加了雨伞的制造成本。如何在企业履行扶贫义务的同时保持盈利,特利强雨具有限公司有一本自己的账。

  公司经过考察论证,最终决定投资300多万元,购置一套先进的伞骨生产线,在扶贫车间旁边建起一个更大、更现代化的配件加工车间。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为当地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能减少成本,真正地实现“本土制造”。

  “减少了运输成本,利润自然就有了上升,企业和贫困户双双收益。”林炳泉说,下一步,公司计划在扩大雨具加工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在当地建设生产雨具配件工厂,让雨伞加工在临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争取今年我们的全部工厂车间能带动2000名左右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家门口建起了“大工厂”,马艾西再也不用为打工和顾家为难了,丈夫也结束了十多年的漂泊,跟她一起在扶贫车间上班……白天一起上班,下班一起回家照顾老人孩子,这样的生活,让马艾西心里踏实。

热点关注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详细]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
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落实党要管......[详细]
农村基层干部注意了,这...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基础在基层,力量源泉也在基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