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悦读

【甘报故事】“百花”园中的父子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丨 作者:金雷泉 丨 2019-05-07 12:03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我的父亲——农民作家金吉泰,在六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很多报刊和编辑老师的关爱和支持。而《甘肃日报》,竟给予了一名基层作者长达六十年的持久厚爱。

  1958年3月12日,《甘肃日报》第一次发表了父亲的小说《高歌猛进》,时年他25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署名前标明身份:榆中县金崖村二社社员。

  1961年,父亲身患大病,手脚麻木,只好用手提成筒形握笔书写。他在家西屋房檐下坐着晒太阳,一边打腹稿。这时,村后山坪上砂田种瓜的一幕幕场景涌现出来,这些场景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于是他忍着病痛在纸上描绘其人物场景。完稿之后,取名《醉瓜王》,寄往《甘肃日报》。1962年10月,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此文。

  那时,父亲主要创作小说,先后在《甘肃日报》发表了《七把钥匙》《旗开得胜》《岗位》《好大嫂》《旱船艄公》等小说作品。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又好上了童话,《甘肃日报》先后发表了《小蛤蟆》《千里驹钉掌》《跛黑汪汪碑》《森林里的奇事》等少年儿童喜欢的童话作品。每年“六一”,他早早准备好送给孩子们的礼物——童话,寄送给 《甘肃日报》“百花”副刊编辑。

  53岁时,父亲去省城兰州的一家报社打工,这时他的创作种类不断拓展。在《甘肃日报》发表的作品有名人轶事《周桦·家·艺术》《采访孙幼军》《雪狮·金字塔》,新闻特写《袖珍能人“家”的生活》《麦场上的戏剧舞台》《将军家事》,历史寻踪《国宝莽权传奇》《丝绸路上金崖镇》《两尊塑像的机缘》,散文《走出窑洞上楼梯》《瞻仰白洋淀》《绿染天池峡》等。

  2010年开始,父亲的童话创作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难题,就是对一些很好的童话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后,反而给人一种人为造假、唬人的印象,没有原汁原味的原始材料感人。屡试如此,无奈之下,他就把那些极富童话特点的真人真名真事,不加雕琢地写入童话,不足之处再用人工添加些童话元素,亦真亦幻,亦虚亦实。他尝试着这样做了,其效果还不错,竟给人一种自然天成神功造化的美妙感觉。“百花”园地发表了《洮河龙穿山》《马三立铜像》等作品,对老作者的童话创新给予支持。编辑放行,读者首肯,给了他巨大的鼓舞。于是他眼前的童话原材料就越发充足了。取材范围一扩展,原来一些似乎与童话不沾边的事物也纷纷涌入这片天地,《老爹的太阳灶》《砂糖橘逃离火塘》《微耕机下地》等天生童话为小读者展现了新的世面。

  他83岁时,童话集《天生童话》和小读者见面。那时,父亲已身老年迈,视力更差,眼前模糊,想从此搁笔。可生活不断地在他眼前展现,不写作使老人感到了生活乏味无趣,他的生命已离不开写作。当坐在书桌前,面对白纸黑字,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又鲜活了。书写童话就是在和小读者进行笔谈,这多像片片红叶落入孩童的小手中。《杏雕的小猴子》《猞猁出窝记》《斑鸠造巢》等作品通过“百花”与读者见面,给老人带来巨大的动力与快乐。坚持两年多,2018年1月,新创作的65篇童话结集《枫叶童话》出版,厚厚一本,他像吃了蜜一样幸福。

  2018年5月31日,童话《青蛙借雷声》作为儿童节礼物在“百花”版与读者见面。此时,我亲爱的父亲刚刚去世一周,这篇作品的刊发是对老人最好的纪念。

  长年累月的作品交流,我父亲与甘报副刊编辑刘玉、梁胜民、许维、彭中杰、张琳等都成了益友。瓜果飘香的季节,他们会相约聚集金崖老家的农家小院中,吃刚出锅的土豆苞米,吃亲手从树上摘下的鲜红嫩脆的枣儿,坐在枣树下畅谈文学。

  《甘肃日报》还刊登了介绍我父亲文学创作的文章:有汪晓军的《返璞归真迷童话》,许维的《陇原文坛常青树》,李利芳的《金吉泰的童话理想》,彭金山的《金吉泰和他的〈农耕图〉》,牛庆国的《金吉泰:创作与生活同在》等。

  在父亲的影响和鼓励下,我也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百花”园地同样给予了培育提携,让我创作的成人类当代寓言能与读者见面。特别是刊出的寓言《藏羚羊》《农夫捉野鸡》入选了《2006年中国寓言精选》,寓言《放低姿态者》荣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第十二届金江寓言文学奖金奖。

热点关注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详细]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
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落实党要管......[详细]
农村基层干部注意了,这...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基础在基层,力量源泉也在基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