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一条“改厕路线图”——甘肃省“厕所革命”观察之二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丨 作者:何香利 丨 2021-05-27 11:11 丨 浏览:编辑:王丽丽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以前上厕所就是‘渡劫’,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墙,围四边,捂鼻子,踮脚尖,蚊蝇飞,臭熏天……”说起过去如厕的窘境,平凉市灵台县独店镇张鳌坡村带头改厕的72岁老党员刘文辉仍心有余悸。

  现如今,刘文辉家的厕所,不仅有了门,盖了顶,还贴了亮瓷砖,“土旱厕”成了“洋厕所”,改了厕所,整个居住环境都上了档次。

  刘文辉家的改厕是灵台县推进“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

  2018年至今,灵台县农村改厕如火如荼。如今,已有卫生改厕示范乡镇4个,改厕示范村63个,新建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8393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02%,建成行政村卫生改厕182座,现有行政村卫生改厕比例高达97.84%,省市排名第一。2020年4月18日,“灵台经验”在全省农村卫生旱厕改造暨村容村貌整治现场推进会上进行了分享。

  如今,灵台的老百姓告别了“蹲茅坑”,用上了“订制厕所”。改厕,不仅让沿用多年的旱厕彻底成为历史,也改变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出了百姓新生活。

转变观念 留下“初印象”

  乘着“厕所革命”东风,灵台县把农村改厕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先后组织县乡干部赴浙江开化、安吉和省内清水、榆中实地考察学习,确立了“贫困村新建一批、小康村改造一批、示范村布局一批”的改厕思路,全面推进灵台农村改厕工作。

  万事开头难。改厕工作刚开展并不顺利,群众不理解,积极性不高,屡遭村民拒绝。如何变被动改厕为主动改厕呢?灵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国承给出了回答——改厕要先“改”观念。

  为使“厕所革命”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灵台县利用横幅、标语、印发宣传手册、入户走访,广泛宣传改厕政策,营造良好的改厕氛围,同时,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改,用成品说服群众。除此之外,政府为每座户厕奖补1500元以上,还为自愿改厕的农户配发垃圾分类桶4个,以此增强群众改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样版”+“奖补”=说服力。“村民看到卫生、方便又环保的新厕所,才开始申报参加厕改。”董国承说。

  经过不懈努力,“厕所革命”在百姓心里有了“初印象”。

  如今,灵台县域群众不仅转变了“要我改”为“我要改”的观念,还确定了改厕示范乡镇4个、每个乡镇确定2-3个整村推进示范村、每个行政村确定10个示范户现行改厕,将灵台县“厕所改革”工作推向了高潮,为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村庄埋下伏笔。

巧下功夫 因地制宜定“模式”

  改厕任务繁重且紧迫,做好了宣传,更多的考验是稳步推进,怎样用巧功夫、好办法做好改厕工作?

  灵台县在改厕工作中没有“生搬硬套”和“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群众习惯以及村庄类型等,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董国承介绍,灵台县在城郊及污水管网覆盖到的村推广“水冲式”;在居住相对分散的村推广“双瓮漏斗式”;在已建成户用沼气的,将沼气池与厕所联通改造,推广“融合式”;对院内空间不足的,推广简便经济的“组装式”卫生厕所,得到群众广泛认同。

  西屯镇柳家铺村是灵台县成功改厕的“观摩点”,也是邻近乡镇以及平凉其他县区的“取经地”。

  厕所虽小,却是一面“民生之镜”。走进柳家铺村,年过七旬的异地搬迁户冯武兴讲述着他家的改厕经历:“以前我家的厕所没有顶盖,没有门。现在不仅没花一分钱,村里还根据各家各户不同需求进行改厕,村民们十分满意。”

  冯武兴是柳家铺村44户易地搬迁户中的一户,虽然盖了新房子,但土旱厕的环境卫生、如厕体验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疙瘩。

  2019年,村里宣传卫生厕所改造,冯武兴当即同意,兼顾生活与生产的需要,他家选择了“双瓮漏斗式”厕所模式。

  “改厕要区分农户情况,因户施策,差异化推进,才能快速实施。”柳家铺村副主任孙贵学说。

  自实施改厕以来,柳家铺村一直按照对原有土厕无法改造使用的,拆除新建;对厕所主体安全完好的,实施改造升级;对水冲式厕所供水管道冬季冻管无法供水的,将供水管道与太阳能热水器管道连通,解决了冲水不通的问题。

  积小胜为大胜。目前,柳家铺村415户,约一半以上常住户已完成改厕。

  “要‘改厕’,就‘改’到群众的心坎上,不仅要用的放心,还要住的舒心,让百姓打心底里感受到改厕为生活增添的活力。”董国承说。

改变“村容”换“新装”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半边,猪拱鸡挠粪满地,蚊蝇成群臭熏天。”这是不仅是昔日农村老式厕所的真实写照,也是农村环境的一道“伤疤”。

  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快速推进,灵台县制定了农村改厕的行动方案,千村万户经历了蝶变,让“村容”也换上了“新装”。

  农村环境好与差,农民最有发言权。“旱改厕后,‘茅厕’变身‘洗手间’,干湿分离,如厕、洗澡都方便。”灵台县中台镇胡家店村50岁的魏秀红高兴地说,改厕后村里环境和空气都变好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有品质的生活,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

  “厕所革命”让该村农民用上了洁净卫生的无害化厕所,消除了村子的“视觉贫困”,还“改”出了群众新生活。

  中台镇胡家店村是灵台县出了名的“脏乱差”村,也是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挂,成了村民口中典型的“五乱村”。

  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这张蓝图一绘到底,2019年胡家店村将农村改厕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提升等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列为重点任务。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改厕还要兼顾农民生活与生产的需要。“我们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肥料化利用,积肥式旱厕推行就地还田利用,集中收集转运的,与农业产业大户和经营主体合作,沤肥还田施肥,确保粪污及时清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助推循环经济发展。”中台镇镇长李晓乐亲历了几轮厕改,对此深有感触。

  三分建,七分管,监管结合同发力。灵台县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调配使用,每村确定1-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专职负责,实现粪污收集清运“全覆盖”。目前,灵台县累计配置吸污车130辆。

  除此之外,每个村建立了4-12人的专职保洁队伍,整治村庄环境卫生,消除卫生死角盲区,确保村庄干净、整洁。

  “村里也鼓励群众利用微信群、QQ群投诉举报破坏环境卫生的人和事,制定“红黑榜”制度,形成人人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李晓乐说。

  改厕一小步,幸福一大步。“厕所革命”为灵台县乡村带来了文明新气象,正为乡村振兴提供着新的动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