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探寻初心】宣侠父甘南之行——留存在草原深处的红色记忆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丨 作者:蹇勇德 李欣瑶 徐锦涛 彭雯 孟捷 蔡文正 丨 2021-04-15 10:53 丨 浏览:编辑:王丽丽

  宣侠父(前排左一)与他人合影。

  玛曲县姜艾路上的宣侠父烈士纪念馆。 本文图片由玛曲县宣侠父烈士纪念馆提供

  玛曲县宣侠父烈士纪念馆里的宣侠父烈士塑像。

  纪念馆内的塑像再现了宣侠父(左二)帮助组建“藏民文化促进会”的场景。

  今日美丽的玛曲县城街景。(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蹇勇德 李欣瑶 徐锦涛 彭雯 孟捷 蔡文正

  风景秀丽的甘南,绿色是它留给人们的美好印象。

  在草原深处,有一段关于共产党员宣侠父的红色记忆,至今依然被当地人民铭记。

  宣侠父是最早在甘南开展革命工作的共产党员,他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带到了草原,并在甘南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平等,增进民族团结,将革命火种播撒在了甘南大地。

从浙江到甘肃

  1899年,宣侠父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他曾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于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10月,宣侠父以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政治处副处长的身份随军来到兰州。同年冬,他与张一悟、钱崝泉等共产党员一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第一个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并担任支部委员。

  据兰州市委党史办主任于军介绍,中共甘肃特支成立后,工作开展得很活跃,宣侠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的兰州,没有什么工业,挑水工、剃头工是较大的群体。宣侠父等人深入工人中开展工作,成立了挑水工人工会和剃头工人工会,并帮助贫苦农民建立了农会,与土豪劣绅开展斗争。此外,他们还在兰州一中、女子师范等学校建立学生会,并出版《革命青年》《妇女之声》等刊物,宣传革命思想,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

  于军介绍说,宣侠父在甘肃特支的工作中,发展党员是一项重要内容。

  宣侠父经常深入兰州一中、女子师范、皖江会馆等处开展活动,一批进步人士在他的宣传和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中就包括兰州一中教员王陶、邱纪明,学生阎可选、王文骅等。兰州中外大药房老板娘秦仪贞深受宣侠父思想的影响,她成为甘肃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团结工作极为重要。宣侠父和甘肃特支认真执行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关于民族工作的政策和策略,平等对待回、藏等少数民族,向他们宣传进步思想,他还进入甘南藏族聚居地区,传播革命火种。

草原深处“播火”人

  在玛曲县姜艾路,宣侠父烈士纪念馆庄严肃穆。纪念馆讲解员陈丽娟向记者深情讲述了宣侠父的玛曲之行。

  上世纪二十年代,受军阀马麒欺凌达10年之久的夏河拉卜楞藏族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推举拉卜楞寺五世嘉木样之兄黄正清,率领藏族代表团来到兰州向国民军控诉。黄正清等人见到了宣侠父,诉说了拉卜楞事件的起因和生活在甘南草原广大藏族僧俗群众的苦难处境。

  宣侠父深表同情,他立即向中共甘肃特支汇报。甘肃特支决定,从宣传党的民族平等政策、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觉悟入手,支持、帮助甘南藏族人民开展反抗封建军阀欺压的正义斗争,并确定由宣侠父具体负责。

  1926年5月,在宣侠父的帮助下,黄正清在兰州成立“藏民文化促进会”。宣侠父亲自为促进会起草了《组织大纲》《宣言》《章程》等,提出“藏民文化促进会所倡导的文化,是民族的存在和独立上所需要的文化……”等思想。

  1926年8月,宣侠父由翻译罗占彪等人陪同,离开兰州奔赴甘南草原。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克服了高原反应和生活不适等种种困难,也亲眼目睹了甘南大地被封建军阀洗劫得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

  经过十几天的马背颠簸,宣侠父到达五世嘉木样和其父黄位中的避难地——玛曲欧拉草原。在草原上,宣侠父受到藏族僧俗群众的热情欢迎,他耐心地宣讲革命道理和团结、平等、互助的思想。

  在宣侠父的建议下,五世嘉木样、黄位中等人在欧拉草原召集了由方圆400里内的230余名部落头人参加的会议,准备成立“甘青藏民大联盟”。

  会上,宣侠父对大家说:“我是来支持你们反抗马麒军阀的……要反抗就要靠自己的力量,要有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团结起来。”说到这里,他站起来拔了一把草,拧成一股后用力拉,怎么也拉不断。他说:“这就是团结。”然后,又一根一根地分开拉,草都断了。他又说:“我们藏族同胞要团结,各个部落要联合,拧成一股绳,就力大无穷……”

  “结束甘南之行回到兰州后,宣侠父一面向甘肃省督办公署代行督办刘郁芬汇报情况,催促督办公署责令军阀撤离拉卜楞地区,一面代藏族人民起草了《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向社会各界广泛散发,最大限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陈丽娟说,在中共甘肃特支和宣侠父的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干预下,1927年军阀马麒被迫撤离拉卜楞地区,长达10年之久的甘南藏族人民反抗军阀的斗争,在中共甘肃特支和宣侠父的帮助下,取得胜利。

传播民族平等理念

  “一九二五年秋,我受夏河拉卜楞民众和嘉木样呼图克图五世的委托,与罗占彪等人,赴兰州控诉青海军阀马麒……宣侠父同志以充满诚挚、朴实和友爱的态度,向我们询问了有关情况。”

  1984年3月,黄正清在《追怀我的良师益友——宣侠父》一文中写道:“我们如实地汇报了反马麒斗争经过,他听了后说‘你们是少数民族,应该受到尊重和爱护,现在要讲民族平等,你们不应该受马麒军阀的欺压,你们的反抗是正义的行动……’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民族平等’,也是第一次听到有人把藏民叫做‘少数民族’,心中有难以形容的喜悦,感动得差一点淌下眼泪来。”

  在玛曲欧拉草原,宣侠父提出“团结起来,自求生存”。在他的建议下,五世嘉木样和黄位中等民族宗教界人士组建“甘青藏民大同盟”,宣侠父亲自起草了《甘青藏民大同盟宣言》(后带至兰州印发时改名为《甘边藏民后援会宣言》)。

  宣侠父还经常深入藏族群众家中,教藏族同胞学习汉语,学写汉字,同时也积极学习藏语、学唱藏歌,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宣侠父在玛曲活动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50天,但他自始至终给予甘南人民热忱的帮助和支持,为饱受封建军阀压迫的甘南藏族人民指出了自力、自强、团结起来求生存的光明大道,为在黑暗中寻求民族解放的藏族人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采访中,甘南州人大常委会代表人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原玛曲县宣侠父烈士纪念馆馆长雍忠德表示,宣侠父以对党和人民事业忠贞不渝的信念,在甘南草原开创了党的民族工作先河。

走出民族团结发展之路

  宣侠父等在藏民文化促进会中,通过很短的时间培养了一批渴望社会进步、渴望发展现代文化教育的藏族同胞。受到宣侠父影响,黄正清等深感藏区发展现代文化教育的重要,1927年,黄正清等把藏民文化促进会从兰州搬到拉卜楞,进一步强调办会宗旨为“促进藏民文化、实施普及教育”。

  1928年秋,促进会创建了首所拉卜楞藏区初级小学——拉卜楞藏民小学,教授学生藏、汉两语,从此拉卜楞藏区有了现代教育。此后,甘南相继创办了多所学校,进行文化教育、人才培养。

  1926年底,宣侠父离开兰州,继续从事革命事业,直至1938年在西安被国民党特务绑架暗杀,年仅39岁。

  烈士虽逝,精神不朽。1997年,玛曲县委在县烈士陵园专门为宣侠父树立了镌刻他革命事迹的纪念碑。每年清明节,来自甘南州和玛曲县的干部群众都会自发前来祭奠宣侠父烈士。2016年8月,宣侠父烈士纪念馆正式开馆。近5年来,纪念馆已有22万多名观众前来参观,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6年是宣侠父甘南之行90周年。甘南州委、州政府在玛曲县组织召开了“草原深处播火人——宣侠父甘南行90周年研讨会”。

  “宣侠父烈士在甘南所留下来的民族团结精神,对进一步推进我们的民族团结事业不断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来自省内外专家学者多角度、深层次论述了宣侠父的光辉人生和革命精神。

  沿着宣侠父烈士的革命足迹,“红色医生”李贡、“草原曼巴”王万青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扎根玛曲草原,为这里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一首动人的歌曲,唱出了雪域高原藏乡儿女的心声。如今,在甘南草原,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花朵处处绽放。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