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悦读  >  文学

古诗词里的“清明”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丨 作者:陈兴宇 丨 2021-04-15 11:15 丨 浏览:编辑:王丽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杜牧一首《清明》至今仍广为流传。

  清明,在仲春和暮春之交,这一时节,春光和煦,气温升高,大地呈现出一片春和景明之象。清明来了,播种的季节也就到了。农村有谚语:“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然而,清明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这两大传统主题从未改变,一直延续至今。

  因而,每到清明之时,多愁善感的诗人们便不惜笔墨,纷纷吟诗赋词,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然而由于受杜牧的影响,不少人眼中的清明仍是落雨纷纷,写不尽离愁和无尽感伤。

  当然也有诗人不同。宋代诗人程颢在《郊行即事》一诗中写道:“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他认为春天是个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季节。在清明佳节,就应该到郊外去看看遍野的春色!而以“推敲”闻名于世的“苦吟”诗人贾岛,清明也未闲着,“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邀三五好友在和熙的春风中赏柳絮飘飘洒洒,厨房里则升起了做饭的轻烟。让人在通俗易懂的言语中,看到了他愁苦的另一面。

  有人伤离别,有人忙相聚,自然也就有人看着满目荒冢,开始抒发自己的价值观。这个人就是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他把春天怒放的桃李花和荒野中的坟冢拿来对比,两个极具反差的事物瞬间便道出了生死。卸下了所有的包袱,就能回归为一个自然的人、一个单纯的人,正如黄庭坚后来所说:“吾平生无此快也”。

  如果说杜牧的《清明》是远在他乡的淡淡忧伤,那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则是扫墓人自己的苦痛。“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站在已故亲人的墓前,看着春风吹得旷野的纸钱漫天飞舞,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亲人却鸦雀无声,这种生离死别的悲哀,非常具有共鸣的效应。

相关推荐: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