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悦读  >  探秘

古人冬季如何取暖

来源:甘肃农民报 丨 作者:任万杰 丨 2020-12-15 11:28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多地下雪,取暖变得重要起来,现在人可以用空调、锅炉、地热等等取暖,古代没有现代人的科技,面对寒冷的冬天,他们靠什么取暖呢?

  衣:袍子因为保暖性能好,成了士兵冬天的标配,“战袍”即来源于此。《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诗歌叫《无衣》,诗的开头即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反映了当时秦国军队在物资困难的冬天,前方士兵只能两人合披一件棉袍抵御寒冷的情形。渐渐普通人也开始穿袍子,到了唐代出现了“襦袄”,因在夹层中填的是棉絮,时称“绵袄”,保暖功能更好的棉袄里子用毛皮做成,又称为“皮袄”。除了袍和袄,还有裤、帽子、手套、暖耳、貂裘、锦缎、斗篷等。

  食:喝酒取暖古已有之,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杯暖酒下肚,整个人就从内而外的暖起来了。现代人冬天喜欢吃火锅,古人也喜欢在冬天吃火锅,火锅的做法非常简单,只要准备一口锅把水烧开,再把菜准备好就行,基本上不会做饭的人也能做火锅。冬天吃一顿热乎乎的火锅,也是一件享受。

  住:秦朝,在皇宫之内已经出现了“壁炉”“火墙”,秦始皇就有专门的壁炉用来御寒,供于浴室和平常取暖所用。壁炉和火墙的排烟口都是放在室外的。火墙的做法,就是用使筒瓦相扣以成管道状,然后埋在墙内,这就是暖气的雏形。到了汉武帝时期,皇宫内建立了一座椒房殿,专门搞出来让皇帝在冬天居住,《西京杂记》中有载,“温室殿以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挂锦绣,以香桂为主,设火齐云母屏风,有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除了这些,还有火盆、足炉、熏炉等高级装备。

  行:手炉,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多为铜制。它是旧时中国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与脚炉相对而言。因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手”、“捧炉”、“袖炉”;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就是今天的暖宝,在清宫剧里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可以移动随身携带,方便实用。(任万杰

相关推荐: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