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铁人故乡”的脱贫故事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丨 作者:毛婧雯 丨 2020-11-24 11:59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甘肃农民网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毛婧雯)11月23日,兰州迎来入冬以来的第一波严寒天气。但在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文创大厦6楼,却是一派振奋人心、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玉门市“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在此举行。

  玉门市委书记胡志勇在致辞时说:“玉门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是甘肃风电产业的发祥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2.5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2020年成功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喜人的成绩背后,是玉门市18万干部群众数十年如一日,凝心聚力、艰苦奋斗,用血汗创造了战天斗地、誓拔穷根的反贫传奇。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玉门市先后接收安置“两西”和疏勒河移民7933户3.6万人,移民人口占全市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2013年被确定为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

  如何让3万多名移民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日子?如何让这片“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玉门市18万干部群众开始了长达20年的艰苦奋斗。

  在戈壁滩上建起富民产业,梁宏军比任何人都明白其中的艰辛。1999年,梁宏军从老家迁移到玉门,落户在玉门市柳湖镇富民村。移民之初,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上,种棵树都难,更别提种庄稼了。经常是辛辛苦苦播种的小麦,一夜大风过后就“杳无踪迹”。2013年,村上组织群众试种钢架拱棚,刚当了村民组长的梁宏军东拼西凑了38万元,搭建了36座钢架拱棚,种植西瓜,并套种了辣椒。

  投入大,又没有成功的范本,村民们并不看好。梁宏军一个人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当年,梁宏军的大棚西瓜错季节上市,每斤卖到了3元,棚均收益达到了5000元。

  2016年,梁宏军被乡亲们推选为富民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引进了圣女果、巴西清喉、月露流星蜜瓜等新品种,实行“统一育苗、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统一外销”的标准化管理方式和订单收购的路子。

  短短几年,富民村就建成了总面积315亩,集设施农业、产业扶贫、果品采摘、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农企果蔬直供示范园,为移民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突破口。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00元,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超过了9760元,走出了一条科学高效生产的富民路。

  富民村是玉门市依靠农业特色产业脱贫的缩影。近几年,玉门市聚焦产业扶贫,积极培育瓜、果、菜、猪、羊、草六大特色产业,落实到户产业资金4562万元,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和“五小产业”持续增收。全市实施“531雁阵培育计划”,59个村全部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选派27名驻村帮扶队员到全市9个贫困村驻村帮扶,2535名帮扶干部结对帮助贫困户制定增收措施,引导群众发展产业。

  通过一整套扶贫“组合拳”,2018年底,玉门市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插花型贫困县摘帽退出;2019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玉门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351元增长到2020年的9989元,贫困群众“腰包”越来越鼓,彻底告别了手无余钱的生活困境。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