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中央媒体看甘肃】大山的回响——三个民族自治县的70年巨变

来源:新华社 丨 作者:任卫东 马维坤 宋常青 姜伟超 张文静 程楠 王铭禹 白丽萍 丨 2020-10-13 12:25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金风送爽的8月,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县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继迎来自治县成立70周年。

  当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国脱贫攻坚任务的“硬骨头”县及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70周年县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相遇,当年深山戈壁中求生的三个县,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憾山——撼山:反贫困、战天地

  东乡县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大山在这里拧成疙瘩,条条沟壑把塬坡分割成七零八碎的条块,人们深困其中,当地人形容自己的生活“水比油贵、路在崖边、校在天边”。

  仿佛认定了这片土地只能生长贫困,年轻人纷纷离家外出打工。与东乡族自治县同龄的70岁东乡族老人白银中,只能带着孙辈过留守生活。

  “妹妹有一次上学摔断了胳膊。”白银中的孙子、14岁的白义说。

  挥别大山,换个活法,成了白银中生命里最大的期盼。

  2019年11月,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白银中一家7口告别爬不完的沟沟坎坎,搬到城镇开始了新生活。

  一家人分到了一套楼房。电梯直达家门口、拧开水龙头水流清澈……直到现在,白银中还在努力学习使用抽油烟机,白义则用“惊心动魄”形容第一次坐电梯的感受。

  搬出大山天地宽,走出大山心敞亮。“十三五”以来,东乡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8万人。

  白银中带领全家搬迁时,扔掉了烧柴的大黑锅等很多旧家什,但有两样“旧家什”白银中舍不得扔,一样是挑水的大水桶,一样是以前专门走泥路穿的“泥鞋”。

  在东乡人的眼中,水和路的改变,跟命运密切相关。

  取水上山、人挑畜驮,遇到恶劣天气,取水就更难了,几乎每家都有一个壮劳力被牢牢绑在“水”上。

  “有时候挑到半道摔倒把水洒了,恨得人想哭。”白银中说,他的老腰病就是多年挑水落下的。

  东乡县将饮水安全作为“两不愁”的保障重点。在一批大项目的支持下,分散在上千条梁峁和沟岔中的1800多个自然村,基本实现自来水入户和安全饮水全覆盖。

  沧海桑田,东乡变了容颜。

  从“温饱不足”到“脱贫奔小康”,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从“贫穷落后”到“安居乐业”,千百年来困扰东乡人民的吃水、住房、上学、出行、看病等历史难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全县公路通畅率达100%,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东乡县委书记马秀兰介绍,全县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10.91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28万人,2020年预计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8月26日,东乡族自治县迎来70周年县庆。群众涌上街头,欢笑和歌舞齐飞。

  “看着眼前的一切,总忍不住掐掐身上的肉,让自己相信这不是梦。”笑着笑着,白银中眼里涌出了泪水。

  东乡县向北200公里的天祝县,这里的人民同样经历了命运的巨变。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天祝县,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塞,县域多薄瘠山地。

  近年来,天祝县实施了大规模的易地搬迁工程,累计建成76个安置点,搬迁移民6.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2020年2月,天祝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彻底结束了“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历史。

  8月1日,天祝县庆祝建县70周年。群众身穿盛装载歌载舞。微风吹过,草原上的格桑花,在阳光下尽情绽放。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