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产业扶贫促增收 富民花开别样红——宕昌县产业扶贫工作见闻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丨 作者:陈多 丨 2020-04-01 15:49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甘肃农民网—新甘肃·甘肃日报4月1日讯 (记者 陈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宕昌县巧解产业扶贫“方程式”,多点发力,纵深推进,让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稳定脱贫更有保障。

  据了解,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全县有19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10.68万名贫困群众依托各类特色富民产业摘掉了贫困帽子,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54%,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58.8元。

  核心: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我们带来了最新的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旨在通过中药材生产的现代化,倒逼传统种植业向规模化、高效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建军介绍说。

  走进位于宕昌县哈达铺镇的甘肃琦昆仓储物流基地,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仓库里铺满了新收购的黄芪、党参、当归、大黄等道地药材,空气中弥漫着药香味。

  “千年药乡”的美誉是助力宕昌县脱贫攻坚的金字招牌。然而农产品结构不合理、深加工品种较少的困境,曾让产业扶贫的效果打了折扣。

  为了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宕昌县发挥涉农龙头企业“领头雁”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引进的龙头企业。

  “公司从事中药材仓储、加工、产品开发、包装、销售、物流配送,已经为36户贫困户、168人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季节性就业岗位达上千人次。年销售额将达3.6亿元。”高建军说。

  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如何让富民产业效益最优化,是宕昌县一直在探索的命题。宕昌县的做法是——积极打造培育龙头企业,以轻资产方式做好外引。

  栽下梧桐树,引得“金鸡”来。在宕昌县南河镇金鸡产业园,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排排白墙红瓦的整洁鸡舍。

  金鸡产业扶贫项目由政府提供政策、财政支持,政策性银行提供金融支持,贫困人口提供劳动力,科研机构提供核心技术,龙头企业提供品牌和营销、加工等全产业链管理,共同搭建起政、银、企、科、农“五位一体”扶贫产业平台。

  这种创新模式,让宕昌县扶贫产业有了“1+1>2”的成效。项目负责人李文介绍说:“该项目直接带动1万多贫困群众和336个贫困村获得固定分红,同时人均年劳务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

  关键: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

  自从摘掉了贫困户帽子,宕昌县哈达铺镇召藏村村民杨旭忠干起活来浑身带劲儿。在哈达铺扶贫产业园里,他仔细地晾晒着黄芪切片。这些道地药材,是当地群众脱贫的依靠。

  以前靠天吃饭的杨旭忠日子过得清贫。而现在,他在哈达铺扶贫产业园里务工,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杨旭忠高兴地说:“每天能挣100多元,年底收了药材卖了钱,按照入股协议还有利润分红,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哈达铺镇建成了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村办合作社为主体的区域性产业扶贫示范园。园区现有龙头企业3家、村办合作社6家、扶贫车间1个、农家乐3家、农家客栈4家。

  “我们汇集全乡镇资源,聚力打造集种养、加工和电商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示范园,目的是推动区域内产业高质量发展。”哈达铺镇党委书记杨文辉说。

  按照同样的工作思路,宕昌县在做实做大336个村办合作社的基础上,由25个乡镇联合社牵头,在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了一个扶贫产业园。

  根本: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3月下旬,正是山花烂漫的季节。在精准扶贫行动中,宕昌县农村到处呈现出端“产业饭”、摘“贫困帽”、走“小康路”的蓬勃景象。

  走进宕昌县拉路梁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田间地头处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春耕生产以来,种植户们赶着中药材种植的黄金时节,忙着播种黄芪、当归、党参、大黄。

  数据显示,去年,宕昌县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中药材3.9万亩,与贫困户签订种植订单6.1万亩。拉路梁2万亩中药材核心示范区生产的中药材获得绿色甘味农产品认证。

  在做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宕昌县引进食用菌种植、菌棒加工产业,搭建纺织扶贫车间,谋划了多项新产业,“多条腿走路”让群众脱贫步伐更稳健。

  “食用菌种植并不是我们的传统产业,而是这两年才引进的。”宕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科德说,宕昌县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产业扶贫潜能,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了与中药材、经济林果等并列的县域六大优势产业之一。

  在哈达铺镇下罗村的河滩地上,一座现代化的工厂十分醒目,选料、发酵、拌料、装袋、高压灭菌、接菌、养菌等车间一字排开,这便是宕昌县专营食用菌的兴宕菌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负责人苏小强告诉记者,县里通过大量调研,并征求群众意见之后,决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方式发展食用菌产业。

  苏小强说:“食用菌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收益稳定,带动性强。公司完全投产后能让周边乡镇4800余名贫困群众参与其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脱贫致富。”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