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悦读

古人经典读书法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丨 作者:卜庆萍 丨 2020-02-13 12:14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宅居在家是杜绝传染最好的方式。清静并非坏事儿,除了有效隔离病毒,还能让一个人静下心来,闭门读书,享受孤独,健康且安静。读书,可以明理、明智和明心。古代诸多名家学者都有自己的读书之法。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读书要做到“五要”。一要天天读。蒲松龄自己订了一个本子,每天清晨起床后,就在本子中标上一天中要读什么书,写什么文章。如果日期下面出现了空白,他就会愧疚万分。二要夜夜读。蒲松龄白天要忙于生计,夜里经常是一卷书、一盏灯,埋头苦读到深夜。三要老年读。蒲松龄晚年,发白、耳聋、齿脱,但眼睛尚好,遂经常翻书阅读。蒲松龄在诗中写道:“仅目一官能尽职,翻书幸足开心情。”四要抄书读。蒲松龄在毕家教书三十年不愿离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毕家书多,可供他抄读。五要分类读。蒲松龄把书分成精读、泛读两类,有区别地读。有的书了解大意,有的要反复诵读,不断玩味,读通为止。他在诗中写道:“读书析疑如滤水,务使滓尽清澈底。”

  朱熹读书则以“体会、循序、精思”为法。关于体会,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心去体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关于循序,朱熹说:“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之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关于精思,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韩愈读书“提要钩玄”,旨在抓要点,明主旨,以便直探本原,提取精粹内容。韩愈勤于读书,注重方法,他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为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陶渊明读书,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明代状元杨慎说:“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是不为两汉以来经书中的繁琐考证所左右,而是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

  苏轼读书讲求“八面受敌”。这里的“八面”,是指书中各个方面内容,形象地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后各个击破。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把好书比作知识的海洋,内容十分丰富。每读一本好书,每次可只带一个目标去读,需要读好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郑板桥读书“求精求当”,“求精”即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适合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郑板桥曾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事实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

  明代学者张溥,读书分为三步:第一步,每次读新篇,都工工整整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读。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第三步,朗读后将抄写的文章投进火炉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这样反复七八次,直至彻底理解,背熟为止。

相关推荐: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