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中药材扶贫车间搭起增收平台——天津市和平区帮扶会宁县发展脱贫产业侧记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丨 作者:陈泳 张文广 丨 2019-12-11 15:16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甘肃农民网—新甘肃·甘肃日报12月11日讯 (记者 陈泳 通讯员 张文广) 自2017年会宁县与天津市和平区签订东西部扶贫帮扶协议以来,紧盯脱贫摘帽重点工作,对标贫困县摘帽退出验收指标,进一步增强沟通协作,强化帮扶资金使用管理,把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帮扶措施落细落实,探索出一条以扶贫车间为载体、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核心,“送岗上门、就近就地就业”的扶贫模式。

  位于杨崖集镇的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由天津市和平区帮扶488万元,甘肃长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17万元共同建设。2018年以来,杨崖集镇采用土地入股、高产分红、劳务酬金、政策奖励组合“三变改革”配套模式,先后在杨集村、东阳村、邢坪村、厍河村、姚坡村5个深度贫困村种植中药材4200亩,带动农户725户,其中贫困户621户,直接经济效益达840万元,仅劳务酬金一项达336万元。

  张和平是杨崖集村上街组的精准扶贫户,儿子儿媳常年在新疆务工,家里还有一个小孙女需要照顾,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村里开始发展中药材产业以后,经过乡村干部的动员,张和平和妻子决定把家里22亩地流转给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种黄芪。这样,老两口还能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打工,每人每天能挣80元。

  有土地流转收入,还有了工资收入,像老张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并不鲜见。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为60多名贫困户提供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每个工作日务工收入在50元以上,年务工收入达到了72万元。

  说起今年的收入,老张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年在车间打工4个多月,我们两口子就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还不用到外面跑,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杨崖集镇镇长袁应军介绍说,杨崖集镇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占地面积100余亩。一期工程由天津帮扶260万元,企业自筹280万元,建成1800平方米的中药材初加工车间一座,4500平方米的中药材晾晒场一处,2000平方米的中药材太阳能干燥房一座。

  “一期工程建设的这些加工场所,主要用于中药材的清洗、晾晒、分级、挑选等初加工。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在今年又投入400多万元建设了精致包装车间,配备了质量筛选机、产品分选机、罐装包装机等设备,可以有效提高产业附加价值,提高药材种植在本地的收入。”袁应军说。

  扶贫车间还运用“企业+农户”的订单保底收购模式,由企业提供苗木,政府为贫困户每亩补助500元苗木款,种植党参、黄芪等中药材6000亩,带动贫困户800余户,预计直接经济效益达1200万元。

  袁应军说:“今年,中药材精制包装扶贫车间建成后,还可带动120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贫困群众通过在扶贫车间就业,不但可熟练掌握中药材包装技能,而且每月可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

  “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杨崖集镇扶贫车间的带贫模式,既壮大和发展了中药材产业,又为全镇2000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