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一心办实事 真情留乡亲 村民难舍“编外”支书曹俊智

来源:甘肃农民网 丨 作者:李锦 丨 2019-11-04 12:01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甘肃农民网11月4日讯 (通讯员 李锦) “他是个能干人、热心人,能把心放在群众身上。”他就是2018年8月被庆城县委组织部下派到高楼镇雷家岘子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曹俊智。今年36岁的曹俊智是如何在村上有如此好的口碑,近日,笔者在雷家岘子村实地进行了采访。

  “办事公道,能把一碗水端平”

  “说句心里话,曹支书刚到任,我心里一直想:我都干了九届支书了,农村工作,你一个娃娃子能干些啥?”今年60岁的雷家岘子村原党支部书记郑志恩对记者坦诚。

  不光老支书对这位“外来支书”有疑虑,村民也在私下里纷纷议论。

  面对群众的疑虑,怎样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怎样才能当好这个“村官”?曹俊智暗下决心,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通过走访,了解到这个村多年积压的矛盾纠纷非常多,特别是高速公路经过该村,征迁矛盾纠纷更多。曹俊智决定先从解决矛盾纠纷着手。

  于是,曹俊智把每个工作日变成了“信访接待日”,每天前来找曹俊智调处矛盾纠纷的群众络绎不绝。家住雷家岘子村东畔组的李建峰和屈俊的土地确权纠纷就是一例。

  “多亏了曹支书给我们调解,要不现在征地赔偿款都拿不到手。”屈俊感激地说。

  原来,高速公路经过雷家岘子村东畔组,在征地过程中,屈俊和李建峰为8分地起了争议,各自都说是自己家的,为此两家人闹得不可开交,3.5万元的赔偿款就这样迟迟拿不到手。曹俊智立即到中铁七局甜永高速TY12标项目部和屈俊、李建峰家实地了解情况,然后把屈俊和李建峰张罗到一起,不讲地的事,却给他们讲起了老百姓熟知的《六尺巷》的故事,两人听后面红耳赤。

  “领回的一半是赔偿,留下的一半是和气,古有‘六尺巷’,今有‘八分田’,邻里之间有了礼让,就会有和气……”曹俊智建议屈、李两家将这8分地平分两半,他们连连表示同意,很快签了字,领到了赔偿金,两家人从此恢复了和气。

  高楼镇包村干部王小东告诉记者,曹支书的“信访接待日”,群众反映的大多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但他都会一一解决,有时候他还上门去调处,每天回宿舍都到半夜。

  “曹支书说公道话,办公道事,能把一碗水端平!”村民都这样评价他。今年4月份,在村民大会上,曹俊智高票当选为该村村委会主任,“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心肠好,能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

  10月18日,曹俊智像往常一样来到东畔组贫困户杨宝政家,询问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做康复训练……

  今年60岁的杨宝政家有8口人,儿子杨永杰患有精神疾病,孙子杨继元患有先天性脑瘫,已满10岁还不能独立行走,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每次探望,曹俊智都会带上学习用品或生产生活用品。今年,曹俊智帮助杨宝政一家办理了低保,建了新房,给孩子联系了村上老师,每周都会送教上门,还帮助申请了危窑房改造补助2万元。

1572835882509009836.jpg

曹俊智帮雷家岘子村脑瘫孩子杨继元做康复训练。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李锦摄

  “曹支书几乎隔一两周都会来看我们,时刻挂念着我们一家人!”说起曹俊智对他家的帮助,杨宝政热泪盈眶。

  今年7月21日和8月2日两次夜间下暴雨,洪水涌入贫困户李喜梅家的房子里,接到李喜梅老人的求助,曹俊智连夜带领村干部进行抢救,使李喜梅和孙子脱离危险。当曹俊智回到宿舍时已是凌晨,双脚被水泡得肿胀发白。

  曹俊智就任雷家岘子村村支书之前,他曾在高楼镇太乐沟村、高楼村担任包村干部,群众的困难时刻牵动着他的心。

  “小曹心肠好,能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今年65岁的太乐沟村牟山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贵才告诉记者,曹俊智在太乐沟村包村7年间,没有少帮扶过他家。

  张贵才唯一的儿子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由于家庭贫困,当了上门女婿,张贵才和老伴相依为命,住在山下一座破旧的窑洞庄院里,生活十分困难。

  为了解决张贵才家眼前的困难并尽快摆脱贫困,曹俊智经常将自己的旧衣服送给张贵才,并自掏腰包为他买生活用品,高价回收他家鸡蛋、土鸡等农产品,帮助联系低价买下位于塬区一处砖瓦结构的旧庄子,让他家彻底告别了危窑。同时,帮助张贵才栽了3亩山地苹果树。如今,老张家的苹果已经有了收益,还养了5头牛,老张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点子多,能为村上办实事、办大事”

  为了解决雷家岘子村村民吃水问题,曹俊智带领“两委”班子逐组逐户排查,要项目、打机井、挖水窖,不到半年时间,全村6个小组98%以上的群众吃上了自来水,仅剩岘北组的5户群众由于地理位置限制,自来水进不了户,但全部建了集雨场窖,安装了净水设备。

  水的问题解决了,路的问题又成了曹俊智的心头大事。村组道路坑坑洼洼,水路不畅,一遇到下雨泥泞不堪。曹俊智动员村民义务维修水毁路面,排除安全隐患,同时积极与高速公路项目部协调,铺砂石路面2.5公里,目前该村所有村组道路全部维修到位,还完成了东畔组居民点道路硬化工程。

  “水通了,路畅了,但离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还有很大差距,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283人,已脱贫71户264人,还有8户未脱贫,我们必须壮大产业,这样心里才踏实。”曹俊智如是说。

  南庄组的褚朝智两个孩子上大学,加上两次意外事故,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属于典型的因学因病致贫。曹俊智走访发现,褚朝智家养的牛毛色好,膘肥体壮,他就给做工作,讲政策,鼓励扩大养殖规模。

1572836017684047816.jpg

曹俊智察看贫困户李喜梅灾后生活情况。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李锦摄

  “在曹支书的鼓励下,我消除了后顾之忧,鼓足了信心,扩大了规模,还领到了产业扶持资金1万多元,加入了万润花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还有分红。今年到年底能收入5万元。”褚朝智告诉记者,今年他一次性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头,种植粮饲玉米23亩。

  目前,该村便民服务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建设全部完工,流转65亩土地种植紫花苜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办“331+”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王塬居民点家家建起仿古栅栏小花园,打造了雷家岘子村到高楼村7公里风景线……一件件实事、好事得到落实,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思想工作自然顺顺当当。

  “劲头足,能把帮扶工作当事业”

  “农民旱厕用惯了,改水冲厕所,我开始也不接受,但曹支书三番五次给我做动员,我就决定建一座,确实好,又卫生又干净!”家住王塬组的王成说,他家厕所改得早,现在每天都有农户前来参观,借鉴经验。

  为实施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垃圾革命”,曹俊智铆足了劲,甚至放弃了中秋假和国庆假,带领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对全村的农户进行集中改厕,并针对不同的组制定不同的改厕方法。

  “跟上曹支书干工作就是累,大多都得步行,每天微信运动上步数都超过3万步!”包村干部王小东说。

  记者在该村采访时看到,家家户户都忙碌着,大家或挖土,或砌砖,正在热火朝天地推进“厕所革命”项目。记者了解到,该村整村推进厕所革命项目总任务是352户,目前已完成85%,位于全镇前列。

  “为了改扩建羊场,曹支书也没有少跑路。”庆城县兴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尹树旺告诉记者,“建办合作社,水、电、路都是大问题,我不是本村人,矛盾纠纷多,不管多晚,只要一个电话,他随叫随到,目前我的羊场养羊460只,按照‘331+’模式最大规模可养1200只。”

  目前,该合作社还流转土地种植紫花苜蓿3000多亩,带动贫困户44户。

1572837086725038952.jpg

10月18日,天色渐晚,曹俊智仍然找草业公司为村上的饲草找销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李锦摄

  “这位80后干部工作积极性高,劲头十足,能把驻村帮扶工作当事业来干。”高楼镇党委书记米亚荣告诉记者,曹俊智和父亲都患病,生活压力相当大,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确实很不容易,他的精神值得全镇干部学习。

  记者了解到,曹俊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病被称为“不死癌症”,病情发作,疼痛难忍,每月都要靠注射药物进行控制治疗,一支针剂都得1000多元。去年10月,曹俊智的父亲查出患有骨髓瘤,每月需要化疗,现在已经住院10多次了,这对本来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曹俊智的妻子顾淑萍是浙江湖州姑娘,两人是大学同学,2008年在浙江结婚,婚后妻子一直在浙江工作,已干到某私企部门经理职位。自曹俊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顾淑萍害怕丈夫身体吃不消,2018年辞去了工作,带着孩子来到曹俊智身边。

  “他认准的事,谁也动摇不了,我只能帮他分担家庭重担,让他安心工作。”顾淑萍说。

  “不到一年的时间,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曹俊智有知识、有本事、有担当,我打心底里佩服!”老支书郑志恩现在担任该村的副支书,说起曹俊智,他这样夸赞道。

  编后语:

  曹俊智一心为群众办实事,把心思都放在了群众的利益上,在庆城县高楼镇雷家岘子村群众中有着好“口碑”。这正是他以实际行动对“守初心、担使命”的最好诠释。

  当下,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需要苦干的韧劲和抓铁有痕的拼劲。作为驻村帮扶干部,曹俊智始终奋斗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最前线,始终把贫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不怕吃苦、勇于奉献,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在“大我”和“小我”中作出取舍,是一位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的好干部。

  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曹俊智的事迹或许看来很“平常”,但这“平常”的背后,是裤子沾了百姓板凳的尘,鞋袜踩了群众田间的泥,他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热点关注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详细]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
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落实党要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