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爱国情 奋斗者】“文物医生”赵莉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丨 作者:王钊 丨 2019-07-24 15:29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甘肃农民网—新甘肃·甘肃日报7月24日讯 (通讯员 王钊) 千百年来的字画能重现光彩展现在世人面前,其背后离不开文物修复专家的巧夺天工。在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有这么一位“文物医生”,在40年文物修复生涯中,每天与文物相伴,用一双巧手,让故纸复活,让文化长存,让历史传承。她就是省博物馆研究员、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副主任赵莉。

  “每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不能再生,所以怠慢不得,我的任务就是将它们的生命延续下去。”赵莉说。

  赋予文物新生命

  从1979年在故宫博物院学习纸质类文物修复,到1984年在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工作,40年来,赵莉一直从事纸质脆弱文物的保护修复与字画装裱工作。“文物修复装裱是一种美化书画作品和抢救、保护古旧残损的纸本或绢本字画的特种技艺。”赵莉说,在保护修复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过程可逆”的原则,真实保留原有文物的历史信息。

  作为书画“医生”,赵莉每天和珍贵的书画打交道,那些残旧破损的书画,在外人看来是不可能修复的,但经她巧手修复后,像变魔术般重新焕发生命力,珍贵书画的“生命”得以延续。

  “修复书画,要先诊断‘病情’,才能作出具体修复方案。”赵莉说,纸质类文物常见的损坏情况有开裂、破洞、虫蛀、脆化、发霉、表面污损等,由于历史久远,不可避免会出现老化问题,一般情况下要先给它“洗澡”。之后,还要对纸质文物残缺的地方进行修补、装裱等。修复好一幅纸质文物,需要30多道工序,每一道都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时间少则半月,多则更久。

  文物修复需要高超的手艺,专业知识同样重要。赵莉说,文物修复知识的涵盖面很广,既包括书法、绘画、化学、物理等,也包括艺术修养和技能,如美术史、绘画技法和绘画能力。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专业文物修复师。

  “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细致且耗时很长的工程,若不是真正热爱,往往很难耐得住寂寞、并长期坚持下去。”在省博物馆,赵莉为装裱面积达28平方米的《天宫伎乐图》,历时3个多月,每天跪在地上工作,膝盖磨破了都没有察觉;她还修复了《八千年书法源流展》《甘肃历史文物展》《红军长征百将墨迹展》等书画作品,受到业内同行赞誉。

  赴印度修复毛主席真迹

  长年的坚守,获得了业内的认可。赵莉先后被授予文物修复优秀专家、“甘肃省三八红旗手”、荣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十届“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杰出个人”、首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工匠”等荣誉。2016年12月,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委派,赵莉作为中国文物修复专家赴印度,修复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印度柯棣华大夫题写的挽联:“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在索拉普尔市“柯棣华大夫纪念馆”,赵莉近距离接触到毛泽东主席苍劲有力的真迹。凭借丰富的经验,她很快判断该文物存在折痕、残缺、破洞、断裂、墨渍、污渍、红霉、蛀洞等病害问题。但修复文物困难重重,当地条件十分简陋,没有专业的修复工作室,她把入住酒店房间作为修复工作室;没有工作台,就把酒店的两张桌子拼在一起,搭了一块木板当作简易的修复画案;语言不通,遇到问题时就通过手机翻译与印方人员沟通。

  “修复文物要有墙面,挽联清洗后要贴在墙面上,但宾馆墙上贴着壁纸,只能贴在卫生间的玻璃上。怕挽联纸张被风吹‘炸’,尽管天气炎热也不能开空调。阳光照射对挽联纸张会造成损坏,只能趁着阳光没有照到屋里抓紧赶工,等阳光照进来,就将木板抬到床上修复。”历经近一个月的紧张修复,终于零失误完成了任务,让这副挽联重现光彩。

  中国驻孟买总领事馆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为此专门向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物局和甘肃省博物馆发来感谢信。赵莉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修复工作,是两国文化的交流,是两国友谊的体现,更是对柯棣华国际主义精神的缅怀。我非常荣幸能获得这次机会,能修复毛主席的真迹是我一生的幸事。”

  希望年轻人投身文物修复事业

  “文物修复在别人看来单调乏味,但我从入门开始就特别喜欢。”回忆起当初在故宫学习文物修复,赵莉说,站在老师傅的身后,仔细观察老师傅的每一个步骤,哪怕不动手也受益匪浅,偶尔老师傅让她亲自操作一下,都会感到非常兴奋和满足。

  如今,40年过去了,赵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使命和信念。如她所说:“文物修复工作是一个遵循本心的过程,需要爱心、耐心、细心与责任心。”但是,也恰恰因为文物修复工作需要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导致文物修复人才长期处于后继乏人的情况。据国家文物局调查显示,我国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专技人员不足2000人,补齐文物修复人才缺口成为文物保护工作之急。

  作为省政协委员,2018年全省“两会”期间,赵莉就呼吁要加强对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赵莉建议,从国家与行业层面给予适当的资金和政策倾斜,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进入文保修复行业。高校与博物馆合作办学,聘请有经验的修复师参与高校教学。鼓励和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投身这一职业,让更多文物焕发出属于时代的光彩。

热点关注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详细]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
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落实党要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