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精神扶贫的静宁路径

来源:甘肃农民报 丨 作者:王毅 丨 2021-04-15 11:23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7月16日讯 (通讯员 王毅) 脱贫攻坚工作要摆脱“干部水里火里干、群众站在岸上看”的尴尬,就离不开“扶智扶志”;“群众自己没有内生动力,大家即使干了、干好了,干出来的成绩也无根”,但要巩固脱贫成果,只有“扶智扶志”还不够,更要在“扶制扶治”上下功夫。

  作为六盘山片区的国扶贫困县静宁县,面对群众精神世界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安于现状、甘于贫困、缺乏信心、不思发展的“精神贫困”,坚持扶贫先扶志和扶智,围绕政策宣传、乡风文明、文艺润心、科普培训、人文关怀等行动,建立了相应的制度规定,探索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从“扶智扶志”到“扶制扶治”的精神扶贫新路径。

  近日,笔者走进该县界石铺、灵芝、四河、仁大、甘沟、余湾等乡镇,听干部讲、和群众聊、看乡村变化,亲身感受到精神扶贫的静宁特色。

  针对农村群众整体文化偏低、政策知晓率低、教育管理难等现实问题,这些乡镇利用典型群众的奋斗历程、脱贫思路和致富经验教育人、鼓舞人、带动人,提升自主脱贫的精气神。他们坚持每季度开展1次“群众说事日”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大一微”平台,组织志愿者、致富带头人、乡贤模范、脱贫之星、好婆婆好媳妇等用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的乡土话,讲述自身脱贫致富经历与酸甜苦辣,引导群众树立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思想意识。

  周小红获得了扯弓塬村首届“最美群众致富带头人”称号,他说:“很感谢父老乡亲给我这个荣誉称号,今后的日子我愿和大家齐心协力,为我们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致富带头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幸福生活的华章,汇聚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力量,帮助贫困群众“长志气”、为贫困群众“树标杆”。县上成立了理论政策宣讲、健康服务联保联调、帮扶关爱、美化环境、民风引导等10支志愿服务队,利用各种载体及进村入户,深入开展理论政策宣传、法律援助、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公益爱心服务等,营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舆论氛围,提升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今年,静宁县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举措。罗霞是界石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她告诉笔者,目前该镇组建成立了8支16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有组织、有计划的面对面、广角度、全方位开展了政策宣讲、农业技术培训、健康关爱,志愿服务活动9次,而且还把志愿服务活动渗透到每两月组织开展1次“百姓宣讲团”、每季度开展一次“群众说事日”活动中,采用“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方式,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解民困、讲政策、立志气,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