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悦读

【甘报故事】信来信往编辑情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丨 作者:安永红 丨 2019-06-11 14:26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在没有电脑或电脑并不普及的时代,一个省报的文学编辑,从1961年9月走上编辑岗位,到1996年年底退休,编辑副刊整整35年,能收到多少信?能发出多少信?收发信件、读信、写信,每天占去多少工作时间及业余时间?一辈子又是多少工作量?现在的人,无法估算,也无法想象。

  为了报纸的质量与品位,甘肃日报社把群众性办报看得很重,规定编辑必须对作者的退稿一一回信,写明不能刊用的原因,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鼓励继续写作的热情。写退稿信,是工作的需要,自然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这个时代性习惯,原甘报副刊“百花”“星期天”编辑田企川,和其他许多优秀同仁一样,后来也没有随着工作规定的改变而终止,而是继续执著地坚持着,坚持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性。

  田企川当时负责处理的稿件面宽、量多,尤其诗歌来稿每天一大摞,写的退稿信格外多。除了写大量的退稿信,有时他也给作者写约稿信。后来虽然再无每稿必看、每稿必复的规定,可他还是和不少其他编辑一样,乐于坚持以前的甘报规定,因为他觉得,一个作者写一篇稿不容易,稿件不用应该给作者一个交待,说说为什么不能用,应该怎么改进。他时常自动加班加点,把处理意见详详细细写成信,附在退稿上。也通过书信联系作者,广开稿源,所以他天天写信,年年如此,从不怕苦,从不嫌累。

  从1961年起他给作者写了不计其数的退稿信就不说了,仅说改革开放后到退休离岗前,他发出去的信已经无处可找了,一共写了多少信也无法推测,可是他无意中保留了一批来信,从中可见一斑。省外来信,他保留着41人103封,本省来信,他保留着103人171封。

  省外者,有贾平凹、谭谈、叶楠、冉淮舟、任彦芳、潘絜兹、刘甲、牧惠、杜文远、楼沪光、储瑞耕、张雨生、杨迎新、王德芬(萧军夫人,代萧老写)等人;本省者,大都是当时活跃于文坛的实力作家、专家学者,有王家达、张俊彪、高平、林家英、柯杨、谢富饶、裴慎、马兢先(雪祁)、黎泉、黎凡、康务学、尹建鼎、何来、黄英、朱光亚、郑重、曹杰、匡文立、牛正寰、金吉泰、冉丹、浩岭、贾继红、傅金城、张炳玉、杜子勉、何生祖、苏锐钧、陈作义、李胜果、汪鸿明等人。

  可以想见,他收到的文友来信,总数肯定比他稳妥保存的信件数量要多得多,而他写给文友的长信短笺,肯定是保存的这274封信件的数倍之多。35年的来往信件,不拘长短,若是无一遗漏地加起来,可能是一个让人惊讶的数字。

  鸿书来往的这些文友,有长辈、老师、领导,也有同学、晚辈;有熟悉的人,也有陌生人;有作者,也有读者。这些信件所载内容,除了双方商量举办什么文学活动,开什么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一起编辑什么书、怎么个编法,当前需要什么内容的稿件,当前写稿要注意什么问题等,大都是有关具体办好副刊和提高作者写作能力的。有的是根据副刊需要向作者约稿,如向王家达、黄英写信,请他们写来反映新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有的是指点稿件中存在什么问题、怎样修改,如对匡文立的多封信就是针对她不同稿件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提出改进的意见;有的是指导作者给“百花”写什么样的稿件,如给牛正寰去信让其深知给报纸副刊写稿务必短而精;有的是指导作者如何突破写作瓶颈的,如身在两当的浩岭给他写信述说了自己虽然一年也能在副刊上发表几篇小说,但总是感到水平一般,再也提高不了,甚是苦恼,他立即去信,鼓励浩岭不要气馁,要坚持立足地方,立足农村,心怀人民,开拓创新,同时帮浩岭润稿之后,将其小说《巧巧回娘家》推上报端,使浩岭振奋精神,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对创作中遇到困难的作者,他总是尽心尽力地予以帮助。何来还在定西中学时,他通过来信得知对方渴望报纸推介同学译作《洪堡的礼物》时,便立即发了书讯。通过来信得知何来迫切希望能够发表费时费力而写的《诗的峡谷》,他立即予以了支持。金吉泰先后寄来两篇小说,他均写分析长信退还了,令作者很感动,不久寄来一篇不错的童话,他及时给见报了。通过去信,他耐心认真地帮作者改稿。军旅作者朱光亚为纪念腊子口战斗写了一篇《情满长征路》,他觉得过程稍长而情味不足,便写信请其修改,修改后适时发表了。1981年“百花”为发展散文举办“陇上剪影”征文,他见范兰生的一篇《罐罐茶飘香》基础很好,立即给其去信,将其请来办公室。经过一起分析、规划、修改,使这篇散文得以完善,之后发了征文首篇,获得征文奖。这样的书信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举不胜举。

  田企川的来往书信,有对文友书文的解读,也有对自我感悟的记载,有对家乡风物的热爱,也有对乡土文化的痴迷,有对文朋诗友的欣赏,也有对陇原文化的记录。通过文苑传鸿,喜欢结交文友的他,自然结交了许多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文友,扩大了自己的文友圈子,提高了省报文学栏目的吸引力。

  在《甘肃日报》70年的成长道路上,勤勤恳恳、殚精竭虑办好甘报的编辑、记者比比皆是,我通过撰写《冰壶一心田企川》一书而认识的老编辑田企川是其中的一位代表。这些编辑们一心为党、一心为国、一心为民、一心为文,为《甘肃日报》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做着不懈的努力。

热点关注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详细]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
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落实党要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