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养生

大肠癌的预防与治疗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丨 作者:樊红 丨 2019-06-04 11:24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特邀撰稿人 樊红

  专家简介

  樊红,毕业于原兰州医学院医疗系,副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甘肃省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老年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慢性肝病及消化道疑难危重症的诊治。熟练掌握胃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癌症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症能预防吗?今天就谈谈大肠癌的防治,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发病率排在第4位,死亡率排在第2位。发病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差异较大,以北美洲、大洋洲最高,欧洲居中,亚非地区较低。我国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明显高于北方。近20多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也十分明显,大肠癌男女差别不大,但直肠癌男性较多见,发病高峰在50岁左右,早期无特殊表现,仅见大便潜血阳性。大肠癌85%是从结肠息肉逐渐演化而来的,从良性的腺瘤性息肉演变为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如果在息肉阶段发现并切除息肉,是预防结直肠癌的有效途径,通过电子结肠镜检查,不但可以发现息肉,还可以对息肉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从而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病 因

  与环境因素有关 高脂肪饮食和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因素,肠道菌群紊乱也参与发病。

  与遗传因素有关 家族史是所有种类癌症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大肠癌也不例外。

  其他高危因素有关:

  结直肠腺瘤 腺瘤是息肉的一种,息肉是结肠中的赘生物,可能会变成肿瘤,约有85%的大肠癌是它演变而来,早期的息肉和肿瘤通常较小,可以容易地在结肠镜下治愈或治疗,但是一般很难发现,所以需要在结肠镜检查前做好肠道清洁准备;如果肠道准备不好,容易影响医生的视野,造成漏诊。

  炎症性肠病 是一类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恩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随着病程的延长癌变发生的几率增加。

  其他高危人群或高危因素:

  1.大便潜血阳性;2.父母或兄弟姐妹有大肠癌病史;3.本人有癌症史;4.长期吸烟或肥胖者,特别是年龄大于50岁;5.符合下列6项中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6.有盆腔放疗史者。

  大肠癌的发生途径有腺瘤-腺癌途径,从无到有途径和炎症-癌症途径。

  症 状

  可以表现为血便或有痢疾样脓血便伴下坠感。可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也可表现为腹泻与糊状便,大便有时干燥有时腹泻。有些表现为腹痛,腹部出现包块等。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你进行结肠镜检查:

  1.大便带血;

  2.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大便干、腹泻、大便有时干有时稀;

  3.不明原因的贫血,疲乏无力;

  4.无法解释的长期腹部或直肠疼痛;

  5.结肠癌或息肉的病史。

  诊 疗

  电子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是一种观察人体大肠内壁的检查,是确诊大肠癌的方法,可以取活检确定诊断,可以发现结肠或直肠中的息肉或肿瘤;

  X线下钡剂灌肠检查 也是一种检查方法,但诊断价值不如结肠镜;

  CT结肠成像检查 是目前一种较新的检查手段,但不能取活检;

  抽血检查肿瘤标志物 CEA(癌胚抗原)、CA125、CA19-9等;

  同时还有大便潜血试验检查、肛门指诊检查。

  结肠息肉癌变可行结肠镜下息肉或早期结直肠癌黏膜剥离术,较晚期病变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化疗或放射治疗等。

  预 防

  膳食调整,均衡饮食 减少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尽量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煎炸烘焙食物、腌制熏制食物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应该多食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葵花籽油、大豆油等,多摄入富含粗纤维的新鲜水果蔬菜,多食粗粮食物。每日保证足够的饮水量,食物建议以蒸、烧、煮为主。

  注意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生活要有规律,调整自己的心情和心态,保持心情舒畅,多到户外活动,锻炼身体,肥胖者建议控制体重。

  炎症性肠病按规定药物治疗、息肉性疾病的结肠镜下治疗并定期随访复诊。

  总之,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所以大家一定要谨记,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生活方式,乐观积极开朗的心态,关注身体健康及体重,积极定期体检,尤其是大于50岁常规行电子结肠镜筛查,防患于未然。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