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养生

戴耳机入眠危害大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丨 作者:董绍军 丨 2019-05-21 18:07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在睡觉的时候,有的音乐爱好者们已经养成了习惯,在睡觉的时候不听音乐很难入眠,只有在戴着耳机随着音乐才能入睡,但这样使用耳机或许是不太恰当的。

  耳机是一项比较伟大的发明,这样说毫不过分,它可以让扬声器直接固定在耳朵两侧,突破了音响聆听的很多限制性因素。这也令很多人们在使用的时候更加自由,随意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聆听耳机——甚至在睡觉的时候,有的音乐爱好者们已经养成了习惯,在睡觉的时候不听音乐很难入眠,只有在戴着耳机随着音乐才能入睡,但这样使用耳机或许是不太恰当的。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觉得戴着耳机出门非常时尚,还能享受独立空间。尤其身处公共汽车、地铁等嘈杂环境中,会不自觉地调大耳机音量,有时甚至超出了身体承受范围。要知道,一些立体声耳机噪声强度可达120分贝,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噪声性耳聋的受害者。

  在校大四女生小文有伴耳机音乐入睡的习惯,在某体检中心做入职体检时,被告知听力有障碍。疑惑的小文找到了耳鼻喉科医生:“耳朵明明能听到声音,为什么体检时却说听力有障碍呢?”对此,医生表示,能听到普通声音,并不代表听力健康。人耳的正常听力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小文被查出的听力障碍是对高频声音的感知障碍。如不及时就诊并纠正不健康的用耳习惯,她的听力障碍还会持续加重,甚至不排除发展成耳聋的可能。

  长期戴耳机,意味着近距离高分贝的噪声持久刺激人体内耳,易造成内耳毛细胞损坏甚至死亡,从而导致生活性噪声耳聋,而这种听力损失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在使用耳机时,音量应控制在以能听清楚为佳,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要间断休息,出现耳鸣和耳背,应及时就医,并暂停使用耳机。

  入耳式耳机是目前主流耳机产品之一。由于入耳式耳机更接近鼓膜,声波传播的范围小而集中,对耳膜听觉神经的刺激比较大。所以,耳机声音不要超过手机音量的60%,使用时间尽量控制在一小时内。也可以选择一些带通气孔的耳机,这样一来,声音进入外耳道后,还能漏出一部分,不至于所有声音压力全部通向鼓膜。

  人的耳朵里有一种毛细胞,毛细胞是听觉细胞,外毛细胞有12000个,内毛细胞仅仅只有3500个,数量十分稀少。最重要的是,毛细胞损伤以后是不能再生的,毛细胞损伤会对耳蜗的神经部位的听力有影响,如果听力一直在损伤的话,是无法修复的,我们的听力只能走下坡路。耳机损伤听力主要是由于使用不当。

  大音量听音乐 耳朵在大于100分贝的大音量情况下,超过一小时就可能造成听力不可逆转的永久性损伤。尤其是在嘈杂的环境中,比如在街上、公交车上,肯定会放大音量来盖过噪音,这样才能听得清音乐的声音。然而在这种噪音大的环境中听耳机对耳朵的危害是最严重的,会造成耳朵听力的超负荷,使耳朵对声音的灵敏度降低,还可能会有耳鸣、耳朵疼痛、听力下降的症状。

  长时间使用耳机 目前研究证明,在连续使用耳机6个小时以后,就会对人的耳朵造成听力损害。耳朵里塞着耳机,贴着耳鼓膜,耳鼓膜在连续几个小时音乐的震动下,长时间接收声音刺激,容易损伤鼓膜,也会加速耳鼓膜等听觉器官的老化。

  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使用耳机听音乐,避免造成听力的损伤。

  减少耳机使用时间,连续戴耳机听音乐的时长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不能使耳朵过度疲劳,超过1小时以后就要摘下耳机,让耳朵休息一会儿。如果是在家听音乐的话,可以外放。

  降低音量听音乐,耳机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50%,精确点来说最好在60分贝以下。可以调到只要音乐不失真、能听清的最小范围。

  千万别戴着耳机睡觉,睡前想听点轻音乐助眠的话,可以用手机外放,并且设置20分钟定时关闭。

  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听音乐,当你发现在嘈杂环境中音量调大到60%的时候还听不清那就该摘下耳机了,再接着听只会损伤耳朵。

  使用高品质的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主动降噪耳机可以很好地保护听力,减少听音乐时的噪音影响。

  不好的戴耳机听音乐的习惯对听力的损害都是无声无息,短时间内的损伤引起不了我们的注意和警惕。但是长时间错误地使用耳机,就会让我们的听力提前衰退。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些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还要提醒,戴耳机时,尽量双耳同时戴,只戴一只耳机会使一侧大脑皮层过度刺激和劳累,容易出现耳痛、头晕、耳鸣等症状。此外,降噪耳机不适合户外走路和骑车时使用,因为使用者感受不到外界声音,易产生安全隐患。

相关推荐:

有话好好说    2019-05-07
延缓大脑衰老的好习惯    2019-05-07
同样30℃春夏不相同    2019-04-23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