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村里头的“扶贫车间” 家门口的致富基地

来源:甘肃农民网 丨 作者:侯小宝 丨 2019-01-15 16:08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甘肃日报社“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名记者走基层采访活动之二

  甘肃农民网1月15日讯 (记者 侯小宝) 电热毯,冬季取暖常用的设备,市场需求量大。在临夏市振学电热毯苟家村扶贫车间,13位农村妇女一天就能生产出几十件,加上精美的外包装后,销往西藏、青海、新疆、山西、宁夏等地。

  临夏市是一家老牌电热毯厂,产品深受我省及周边省区群众喜爱。从2018年11月起,苟家村所在的折桥镇利用厦门市思明区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联合振学电热毯厂在该镇慈王村和苟家村新建电热毯厂扶贫车间2个,就近吸收就业27人,其中贫困户24人。

  苟家村扶贫车间负责人罗红奎是振学电热毯厂的老员工了,最近他一直在苟家村扶贫车间对村民进行业务培训。罗红奎告诉记者,苟家村扶贫车间目前共有员工13人,其中11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车间的成立,让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获得了一技之长,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使增收致富有了保障。

  折桥镇项目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厦门市思明区的协作帮扶下,全镇共计实施了6个扶贫车间,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村民拿上了“工资”,扶贫车间成了村民们另一处温暖的“家”。

  在和政县卜家庄松树村东西协作扶贫就业车间,55位村民同样享受着家门口就业带来的便利。扶贫车间由村内闲置旧校舍房屋改建而成,记者刚走进去,就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暖意。原来,车间为村民们安装了两台大型空调,让村民在这里不受冷受冻。村民脚下规律地踩着缝纫机踏板,手上正加紧赶制着劳保服饰。

  今年31岁的马阿奇克是松树村人,来到车间工作已经快3个月了,很快将结束培训期,成为车间一名正式员工。从初来时的难以上手,到如今的轻车熟路,马阿奇克的缝制手艺每天都在进步。她告诉记者,由于婆婆常年卧病在床,丈夫又在外打工,需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的她只能待在家中,想为家庭经济贡献出一份力量都没有办法。自从去年10月扶贫车间建好后,她便立刻加入进来,培训期每月也能有1500月的收入。“现在孩子上学就在附近,我上下班就可以顺带接送,工作强度不大,我也能照顾上婆婆”,马阿奇克说,她感到很知足。

  李百哈是和政县宁和为民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村民们手中赶制的服饰订单,正是由他的公司和客户签订的。李百哈告诉记者,扶贫车间开展服装加工、汽车座椅坐垫编织等业务,帮助5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就业,员工月均收入可达到1800元左右,今后将实现就业100人以上。

  据了解,从2018年以来,和政县采取东西协作援建、旧房屋改建扩建、企业新建等措施,建成扶贫车间8个,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扶贫车间3个,吸纳劳动力就业5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71人,人均年增收10000元以上。

热点关注

抗疫保春耕 甘农报来帮您
立春已过,春耕在即。当前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但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详细]
甘肃旅游智库专家建言甘...
民宿,是基于乡村闲置资产,为过夜游客提供体验在地文化、分享主人生活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