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   抗战胜利70周年   唱响主旋律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要闻

唤醒沉睡资源 壮大特色产业——陇西县推动农村“三变”改革见闻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丨 作者:杨唯伟 丨 2019-01-10 16:03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甘肃农民网—新甘肃·甘肃日报1月10日讯 (记者 杨唯伟) 闲置的资源得以开发,分散的资金得以集中,闲置的劳动力得到利用,农民的身份变得多样……2018年以来,一场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在陇西县刮起了一阵春风,当地群众乘着这场春风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越走越有劲……

  冬日的一个清晨,走进陇西县文峰镇桦林村时,我们邂逅了一场大雪。不断飘落的白雪,让整个村子静悄悄的,但进村道路旁标注着农家乐、垂钓中心、休闲小木屋、写生基地的指示牌,却展示出这个村子的不同。

  桦林村位于陇西县文峰镇南部山区,为陇西县生态植被最好区域。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如何利用好村里的优势资源,实现更长足的发展呢?

  去年,村里借鉴学习贵州省六盘水市月照村“三变”改革模式经验,提出了以生态养殖业、生态林果业、生态旅游业为主的产业发展路子。

  在镇里的指导支持下,村党支部牵头注册了陇西县桦林益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及陇西县文峰镇桦林村富民产业合作社,积极争取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130万元,动员9户农户将12.27亩土地以经营权方式入股,村里则将建成的写生基地、文化活动中心、度假区等资源进行入股。

  资源变资产,变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带给桦林村庙咀河社贫困户蒲早琴的,就是身份的转变。如今,她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农民”,还多了“股东”和“职员”两个身份。

  “我家有一亩地的土地入股,去年分红了400元。我还在山庄里打工,做面点,一个月有2400元的工资。”蒲早琴说,以前她们夫妻俩因为身体不好,被绑在家里务农。比起那会,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资源变成资产,让越来越多沉睡的资源“活”了起来。“这不,村里现在规划把搬迁下来的村民的房子打造成旅舍呢。”蒲早琴说。

  原来,村里结合易地搬迁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贷款工程,将符合条件的19户贫困户易地搬迁到桦林村庙咀河社,统筹修建以农家乐为主的农家旅舍。

  “目前,已进行了一部分,等到今年建设好就可以投入使用了。”村党支部书记年明明说,“2018年运营状况不错,村集体分红预计在6万元以上。旅舍建好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和桦林村充分利用好良好的生态资源不同,权家湾乡田家湾村利用产业的优势,走出属于自己的“三变”改革之路。

  田家湾村位于陇西县北部,属于干旱地区。尽管种植业不发达,但这里村民普遍养羊,户均可以达到四五只。

  田家湾村将“三变”改革和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按照“党建引领、村社联合、农户参与、入股分红”思路,创办起专业合作社,走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

  在消毒室经过消毒,我们进入养羊车间。干净整洁的养殖区内,百余只羊按照怀孕期母羊、非怀孕母羊等标准分别圈养着。

  “去年9月,我们从镇里散养户那里收购了1000只育肥羊,还收购了村民们的饲草,羊和多余的饲草都有了出路,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权家湾乡党委专职副书记张亚林说。

  值得一提的是,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脱贫攻坚,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村委会主任任监事长、村“两委”其他成员和本村的养殖能人为理事会成员的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张亚林介绍说。

  发展产业,资金是关键。为破解“融资难”的问题,村党支部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市、县扶持农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各项政策机遇,按照“资金变股金”的思路,积极利用村集体发展壮大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295万元作为股金,建起了养殖场。

  分散的资金被利用起来,特色的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群众脱贫致富充满希望。“2018年9月开始运营,按照预计,每股收益约105元,每户股东收益分红每年可以达1600元以上。”张亚林说。

  不仅仅是桦林村有了生态旅游业,田家湾村有了羊产业,如今,菜子园牟河村发展起了香菇种植产业,双泉镇癿口村建成了食用菌大棚……在“三变”改革的引领下,越来越多陇西县的贫困村,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

热点关注

农村基层干部注意了,这...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基础在基层,力量源泉也在基层。......[详细]
20个中央一号文件概要(1...
1982年正式承认包产到户合法性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