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农民报 > 悦读 > 探秘 |
天宫一号七大精彩瞬间来源:甘肃农民报 丨 作者:李国利 丨 2018-04-16 15:13 丨 浏览:编辑:马雪娟
近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流星般从天外回归,结束了长达7年的太空之旅。但属于天宫一号的精彩瞬间永远难忘。 亮相:名字自带“中国风”1992年,作为中国载人航天战略的一部分,研制目标飞行器的方案,在早期规划的时候就已经确定。10年后,任务方案通过。此时,它还没有名字。2006年,进入初样研制后,科研人员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天宫一号。现在已经没有人记得,这个名字究竟是谁想出来的。但天宫与此前的“神舟”“嫦娥”一样,无疑都是自带“中国风”的名字。 飞天:太空首迎“中国宫”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火箭起飞的巨大轰鸣,排山倒海般压向四周。火箭缓缓上升,越飞越高,越飞越快,慢慢消失在人们视线中。21时38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太空,首次迎来“中国宫”。 对接:首次太空之舞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毫不犹豫地牵手相拥,开始12天的双人太空之舞。 到访:天宫迎来家乡访客2012年6月18日下午,天宫一号迎来首批家乡访客:景海鹏、刘旺、刘洋。6月23日,在“天宫”中迎来端午节的航天员向中国人民和全球华人送上节日祝福。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度过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精度:浩瀚太空打出完美“十环”6月24日,刘旺一边控制手柄,一边观察仪表。调整、前进、调整——12时48分,神舟九号的对接环捕捉到天宫一号。12时55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对接成功,浩瀚太空中打出完美“十环”。 授课:中国最高讲台上的奇妙一课2013年6月20日上午,天宫一号变身中国最高讲台,来自孔子家乡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这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我国第一次太空授课。40分钟的时间里,王亚平成功完成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 归来:永远的天宫一号送别神舟十号之后,天宫一号即完成了主要使命,进入“退休”生活。但它不甘寂寞,继续工作。2016年3月,超期服役两年半的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踏上了漫漫回家路。在太空孤独地飞行了两年多后,天宫一号回归地球,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 (摘自新华网 李国利) 相关推荐:
|
推荐文章 |